本栏目资讯:40篇专家观点 Opinions
中国民族教育发布于6月12日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是保障新时代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我国相继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 0”“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等多项行动,以提升教师队伍的数字素养与能力水平。但是,教师数字意识不足、数字化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数字化教学实践欠缺等问题仍然存在。因此,要进一步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阅读(125)
查看全文
中国教师报发布于6月12日
跃迁式发展和快速更迭的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重塑着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生态格局。以 ChatGPT 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一经问世,便在全球引发了现象级的轰动,掀开了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帷幕。面对“百年变局”,日趋激烈的科技产业博弈和创新生产力竞争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能提出了严峻挑战,倒逼教育开启深度转型与变革。在“迈向智能时代”的关键进程中,为把握时代机遇,回应社会诉求,引领未来走向,教育必须立足于社会和科技发展全方位审思和探索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法,回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时代诘问。在此基础上,国...
阅读(115)
查看全文
中国教师报发布于6月12日
最前沿、最先进的技术之一,人工智能给全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赋能和想象空间,也给千行百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和伦理隐忧:“拥有什么样的核心本领,才能让教师在智能时代安身立命?”未来已来,与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同向进化,才能避免被新一代人工智能碾压替代,做不落伍于新时代的智慧型教师。...
阅读(117)
查看全文
课程·教材·教法发布于5月28日
今天,AI正在用生成方式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场革命正在迫使所有的知识经济行业加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行列,所有社会服务都要面临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未来社会新一代智能化生态初见端倪。...
阅读(123)
查看全文
中小学管理发布于5月22日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面对新兴技术的迭代更新以及学习与生活环境的深刻演变,不论是对于学生还是教师而言,培养数字素养与技能都是其适应世界快速变化的关键钥匙,也是其实现终身学习、拥抱未来社会的必要条件。...
阅读(110)
查看全文
高校教师服务工作室发布于5月14日
"产教融合 "通常指的是产业和教育的融合,是一种将产业界和教育界紧密结合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更好地满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使教育更贴近实际产业需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产教融合课程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关注。通过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确保教育与产业需求更好地契合,最终达到培养更具实际能力的人才的目标。...
阅读(114)
查看全文
开放教育研究发布于5月11日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一项类似于“电力”的通用技术,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智能化变革浪潮。教育领域如何面向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展教育教学创新是时代赋予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挑战。研究基于全球人工智能学习和教育研究联盟召开的人工智能赋能学习者会议的核心内容,构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创新框架,从理念、实践和共识三个层面系统展现国际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体系结构。...
阅读(128)
查看全文
远程教育杂志发布于5月11日
智能时代知识组织方式正发生深刻变革, 学科教学亟需明确如何基于结构化知识进行整体性的大单元设计,以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提出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学科知识发展框架,以学科知识图谱构建过程为研究对象,分析并实施学科知识图谱技术路线,提炼大单元特征提取与质量评估方法,构建出面向大单元设计的信息科技学科知识图谱。...
阅读(170)
查看全文
电化教育研究发布于5月08日
在既有的所谓单元群(如各版本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呈现的单元群)中,很难找到计算思维的清晰进阶脉络,单元之间并未形成面向计算思维的合力。如此,从计算思维培养的角度看,单元便沦为新的“独木”,学科依然未解决“独木不成林”的痼疾。事实上,如何使计算思维培养系统化、结构化,亦是广大信息科技教研员及一线教师倍感迷茫的问题。...
阅读(115)
查看全文
电化教育研究发布于5月06日
共享是智能时代知识发生和运作的基本样态,也是知识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教师处在智能时代教育领域知识共享的关键位置,深入研判智能时代教师知识共享的价值、阻滞与进路,是推动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和实现数字赋能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诉求。具体来看,知识共享能够促进教师知识重构和专业发展,实现教研资源整合与智力互惠,推动教育创新及其高质量发展。然而教师知识共享在智能时代境遇中面临着技术超前与价值迟滞的区隔、知识高效与能力低下的冲突、全面开放与共享伦理的纠葛、技术异化与盲目顺从的险境等现实阻滞。...
阅读(120)
查看全文
艾巧珍发布于4月26日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然而学界对数字化赋能学校发展的实践进展及存在问题尚缺乏深入研究。为了解当前中小学校数字化赋能的总体水平、主要特征和关键问题,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政策分析、专家咨询和实践调研,从学校管理、教学应用、环境建设、教育评价、教师发展、协同育人六个维度构建数字化赋能学校发展的指标体系并编制量表,对北京市 5400 余名教师开展调查。研究发现,数字化赋能中小学校发展总体程度较高,但不同维度的赋能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区域和不同主体的数字化实践存在显著差异。...
阅读(194)
查看全文
开放教育研究发布于4月24日
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学生的人机会话主要是“知识讲述”型会话关系,这会影响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将人机“知识讲述”型会话关系,转变为“知识转化”型会话关系。为此,研究者以助产术理论、ChatGPT、学习分析和腾讯 QQ 工具为基础,探索智能助产术教学法的学习发生机制,开发智能苏格拉底会话机器人,构建智能助产术教学模式。...
阅读(157)
查看全文
开放教育研究发布于4月22日
对话式反馈突破传统独白式反馈的局限,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鼓励教师、同伴、学生个体和技术互惠共生,强调学生深入参与反馈和营造师生相互信任的氛围,为深度学习提供有力支持。对话式反馈有师生对话式反馈、同伴对话式反馈、自我对话式反馈和人机对话式反馈四类,可以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反馈、支持学生协作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调节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深度学习的对话式反馈需通过构建深度具身反馈环境,发展教师的对话式反馈素养引导学生主动寻求反馈。...
阅读(117)
查看全文
在线学习发布于4月21日
知识的本来目的是拓展学生的心灵世界,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对这个世界的信任。但元认知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要学会选择,保持灵活性,而在训练的过程中,让人拥有更多的技能,但知识是空的。“猎手需要理性化,随时可以抽身,意味着保持独立,不需要献身,投入反而是麻烦的。所以现在学生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选而不择’。...
阅读(112)
查看全文
在线学习发布于4月21日
ChatGPT是语言大模型,它实现了机器对文字符号的理解;Sora 是文生视频模型,它实现了机器对物理世界的模拟。具体来说,ChatGPT对翻译、编程等教育教学方面的影响比较大,Sora则对视频方面的影响比较大。但其实ChatGPT和Sora同源于一个叫GPT的东西,GPT实际上是一个会学习的数字大脑,它的能力会不断地累积叠加,将来必然会拥有更多超越人类想象的新能力,最终会把教育的逻辑彻底颠覆。...
阅读(109)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