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学生生活为基础选择项目
一是依托综合实践标准项目贴近学生生活。本项目研究课题以“垃圾分类”为主题。学生周边社区以及学校都在施行垃圾分类,施行的过程中因为有学生的亲身参与,增强了对垃圾分类价值的认知。学生在自己实行垃圾分类时可以发现很多的问题并利用已有的多学科交叉的知识进行改善,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是根据校情学情掌握项目难度。以《共建垃圾分类示范社区》一单元为例,授课学生年级为六年级学生。根据周边垃圾分类发现的问题进行创意物化解决问题,学生在三年级已有了单片机的基础,四年级有了机器人搭建与编程的基础,五年级学生可以进行语音类,图片类,深度学习类功能的使用,因此,可以将这些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二、以学生探究为主体实施项目
一是项目中的问题发现。在《共建垃圾分类示范社区》一单元中,老师讲背景放置在了一个社区中固定了范围,后老师为了让学生可以充分的探究可以将小区内已有的环境带领学生梳理如社区包含:道路、花园、大门、居住楼、楼层、住户内、垃圾站、小区周边道路等。
二是研究方向的确定。在“垃圾分类”项目中学生发现,垃圾分类的问题更多的不是垃圾不知道如何分类,而是垃圾分类的行为不方便或者不能养成。学生的调查报告指出了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一是垃圾桶的设计,二是如何提醒人们。
三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在垃圾分类项目中学生要制作产品设计单,包括需要的硬件,使用的软件,设计图,预期的功能等。依托任务驱动量表,学生可以更加具体的明白如何进行接下来的制作,教师利用已有的线上操作平台让学生将讨论延伸到课下,如使用“畅言智ai”平台结合学校的器材,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延续课上活动。
四是成果的阶段性总结。学生的项目是从身边的真是问题出发,并且希望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真正可以解决问题,在综合实践课程标准中,责任担当与问题解决也提到学生的成果需能结合进实际,所以学生在调查阶段,设计阶段,测试阶段,最终阶段需要一刻不离的贴近生活。
五是最终成果的价值体现。在《共创垃圾分类示范社区》一单元中,学生会后将有着包装的产品以发布会的形式进行发布,最终发布时主要涉及产品研发的经历与应用环境和测试,淡化了过程性的分享,至于测试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拿进家庭社区,在部分地方进行试用,将自己所做的成品真正的变成社会服务,也从一定角度宣传了垃圾分类的知识,唤醒了周围人的垃圾分类意识。
三、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的评价
一是任务驱动量表。在垃圾分类项目中驱动性量表中所涉及到了:有何问题、有何功能、预期效果、软硬件与功能的对应、测试效果、使用场景等。
二是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意在从综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项目表现,评价的方面除了学生的表现,还可以有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表达、积极性、责任心、承担事务多少等,在此基础上还可进行个人评价,他人评价,教师评价等。
作者:朱庆煊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