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策略下青少年网络素养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2024-07-09 10:58:11 所属栏目:案例实践

基于实验教学策略,结合信息科技、道德与法治课标以及心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开发了《剖析钓鱼手段——互联网安全意识》这一案例课程。现具体说明课程设计情况。

本文大概

读完共需

分钟

基于实验教学策略,结合信息科技、道德与法治课标以及心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开发了《剖析钓鱼手段——互联网安全意识》这一案例课程。现具体说明课程设计情况。

一、厘清课程定位

本案例致力于解决的问题是:中学生网络素养不足,缺乏正确网络安全观引导。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学生技术能力水平与责任意识程度不匹配。正确价值观引导手段单一,效果欠佳。网络素养培养未能真正走进学生课堂。学科割裂明显,素养教育完整度较低。

图1 主题单元教学结构图

二、课程实施过程

一是课程预热。4月份为学校的“网络安全宣传月”,升旗仪式中学生代表向全体学生宣传了网络安全的途径、危害以及防护措施,以此拉开本年度网络安全学习的序幕。校园中张贴国家安全和网络安全相关主题海报,营造网络安全学习氛围,增加主题活动情境记忆点。

二是课程执行。主题课程以培养学生网络安全素养为目的,帮助学生应对数字化时代下可能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以“体验+讨论”的“做中学”策略帮助学生在学习网络安全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课程活动设计为6个环节(如图2所示),缘起于学生填写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平台的真实生活情境,类比百度搜索资源的经历,让学生在实操中感受网络诈骗的原理,最终提高安全意识。

图片

图2 主题课程活动的6个环节

三是课程总结。本课程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清晰,围绕“如何避免被钓鱼”这个核心问题,设计了层层递进的学习目标,从感性的认识到思维层面的理解和分析。

采用深度学习理论展开主题课程教学,强调活动和体验,以“是什么-怎么做-措施”为课程主线,通过丰富多元的学习活动和学习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本课围绕“网络钓鱼”设计了相关的学习活动,包括:登录综合素质平台,体验被钓鱼;观看视频《不能点击的短信》了解什么是钓鱼网站;话题讨论,了解生活中的诈骗例子;绘制服务信息传递图,解析钓鱼技术;模仿“鱼叉”攻击,形成防范意识。

 

作者:赵琪旻 杨爽 刘文文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标签: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版权申明:本网站内容均为本站原创文章或网友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转载亦请申明来源.

上一篇:核心素养背景下综合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探究
下一篇:基于教育数字化的大规模乡村振兴本土人才培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