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微信平台建立家校社合作共育机制
(一)微信牵头,构建家校社互动场域
全体家长共同创建班级微信群,并组织班级家委会建立利用微信平台加强家校社沟通的机制。教师作为班级群的主要管理者,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发布消息,将班级各类重要通知发布至微信群,让家长了解班级事务,征求家长意见,促进双方沟通;二是双向了解学生动态,教师及时运用微信群和家长沟通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三是指导家庭教育,教师对家长进行适当的家庭教育方法引导。
(二)信息交互,实现家校社教育对接
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充分实现家校社信息交互,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无缝衔接。主要内容包括:发布学校教育政策、家校社合作细则、家长教育指导等相关信息;组织在线讨论,营造良好的家校社沟通氛围;开展“移动式”学习,为学生、家长提供实时更新的学校教学资源,促进家长参与孩子学习等。
(三)德育为先,夯实家校社共育责任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充分利用微信平台音视频及图文功能,传播学校、学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正面信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教育,营造网络教育时空情境的人文内涵。同时,教师通过微信平台建立家校社共育计划,明确家长及学校在孩子学习方面的职责和义务,进一步凝聚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责任意识。
二、利用微信平台丰富家校社共育内容
(一)开发订阅号推送功能
班级订阅号的开发秉持三个基本原则。首先是简单性原则,个人订阅号的使用者是教师和家长,为方便使用。其次是是全面性原则,个人订阅号的内容是为班级服务的,推送的消息应面向全体,涉及全班教学、活动、德育等各方面。第三,个性化原则,教师针对班级工作重点、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不同,在个人订阅号的菜单设计上划分不同的功能,以满足不同家长和学生对平台的需求。
(二)发起家校社协作项目
通过微信平台可以吸纳优质的社会和家庭资源,统整家长潜在社会资源,邀请家长参与班级实践活动或者开发协作项目,在更多层面实现家校社共育。
(三)链接校内外情感意愿
在微信家长群的组织传播模式中,信息流动既有从学校到教师到家长的下行传播,也有从家长到教师到学校的上行传播。教师通过发挥指挥管理、内部协调和集思广益的民主策略,充分收集家长意愿,通过对话协商推动彼此间包容认同,从而生成群成员的公共性,促进家校社之间的协调配合。
三、利用微信平台提升家校社共育效能
(一)主流价值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将传播主流价值文化作为微信平台的运行准则,在群体成员共同感知和认知的基础上促进价值观的协调,实现家校社教育共同体构建中教育观念的一致性,从而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二)精品化服务优化合作育人成果
微信平台为微课资源提供了有效传播手段,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传播途径将精心准备的优质微课资源推送给家长或学生。优质微课资源既可以是课堂内的重难点知识、拓展知识,又可以是课堂内延伸的课外知识,诸如安全、法治类精品课程等。
(三)在场式交互凝聚家校育人力量
微信平台对大众传播的功能延伸为家校社合作提供了“共同在场”的瞭望哨和信息窗,消弭了家庭个体差异的中介因素对传播效果的影响,从而凝聚起了强大的教育力量。
作者:张素苓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