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数字化转型,助智慧教育新样态实践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2024-07-08 15:16:54 所属栏目:案例实践

基于测学数据制定课中导学的教学策略,是“慧创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教师依据前期导学收集的数据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真正回应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学评一体化”的要求,做到以评促学、以学定教。类比“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将课时知识点进行单项分解,并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制定评价标准,依据评价标准实施多策略课堂教学。根据数据执行不同的教学预设,分类开展课中学习活动,形成任务群和问题链,实施以数据为依据的精准教学和以一致性为原则的教学评价。

本文大概

读完共需

分钟

一、数字赋能,构建智慧物理学习空间

学校积极探索智能技术在智慧教育场景的应用,对物理学习空间进行改造,打造出动态、互联、共享、融合的数字化智慧校园。以物联网为基础,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有效融合,推动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服务。48间教室的窗帘、日光灯全部安装物联网控制模块。大会议室、教师书吧、智美生态研究院、汽车梦工厂可以实现物联网情景模式控制。教学班、功能教室均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或一体机,均能接入互联网,满足日常信息化教学调取资源的需要。各教室内增设常态录播系统,设前、后双摄像头,形成双机位简易录播设备,可通过面板一键录制,满足教师教研需要,校园公共区域,安装两台绘本阅读显示终端,方便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专项校园千兆网络全覆盖,支持师生手持式移动终端接入,配置具备防病毒、流量管理、上网行为监测与管理的网络安全设备,实现对校园网络安全有效的防护。校门入口配备访客管理、身份识别设备,人员出入记录电子化可查;校内设置安防监控系统,覆盖校园出入口、操场、楼道等师生活动集中区域,对人员聚集等行为进行监测与预警。

二、数据联通,优化学校资源管理模式

(一)建校园门户网,互联网助力数字校园

学校数字化推进建设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既涉及平台建设,又涉及技术升级。2012年建校之初,学校便制定了“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和品牌化”的办学目标,打造多媒体教室、中心机房、录播教室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同时积极打造应用服务层,服务于智慧的教与学。开发校园门户网站,对外发布新闻,推送校园即时信息;对内进行学校后台智慧管理,涉及公文流转、周工作安排、校园通知、教师请假等应用。在中心机房设服务器终端,安排信息教师对进行网站管理,存储数据,定期维护网站、保护数字安全。

(二)应用办公OA,多终端探索智慧校园

对校园网站进行升级延伸,接入微信服务号端口,建立完整的控制和管理机制,实现PC、手机、平板端互联。平台的功能也随之优化升级,开发公务安排、校务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德育星空模块,细化管理模式,通过权限分角色分级管理,对接到各管理部门,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智慧管理效率,推动各终端数据互通互融,进一步助力数据治理。

(三)复用数字底座,融合创新管理新模式

为助推学校智慧教育发展,学校申请应用经开区统筹实施的区校一体化数字底座,复用区级平台能力,快速形成数据标准。同时在企业的鼎力支持下,快速实现了校园办公OA及各类信息化系统于底座的数据互通,目前已集成了超过1000多万条数据,初步形成学校数据驾驶舱。

三、慧创课堂,撬动传统教学方式变革

(一)慧创教学模式的内涵解读

实验小学慧创教学模式融入情境教学、演示教学、支架式教学、项目式学习、个性化学习等教育学概念。帮助学生掌握学科核心知识,理解学习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 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

(二)慧创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

模式分为三阶段,六环节,具体实施过程如图。

一是课前预学。课前预学以自主学习资源包为支架,设计了预学任务单、微视频、预学练习等素材,依托区级智慧教育平台进行推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开展自主学习。运用即时性高、可视性强的数据作为自主预习效果评价指标,为课中导学提供数据支撑。

二是课中导学。基于测学数据制定课中导学的教学策略,是“慧创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教师依据前期导学收集的数据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真正回应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学评一体化”的要求,做到以评促学、以学定教。类比“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将课时知识点进行单项分解,并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制定评价标准,依据评价标准实施多策略课堂教学。根据数据执行不同的教学预设,分类开展课中学习活动,形成任务群和问题链,实施以数据为依据的精准教学和以一致性为原则的教学评价。

三是课后研学。课后延学机制则是以“双减”为目标,针对习题和作业的深入研究,依托区级智慧课堂平台,创建校本习题资源库,研究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利用师生互动终端开展课内互动练习,延伸到课后智能推送,课内外精准把控,做到切实减轻学生校内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作业练习效能。

四、资源重构,共建数字学习资源库

(一)校级资源整合,优化内容实用性

学校以校本学科教研为抓手,通过大单元集体备课形式来优化教学内容,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对每节课程的教案、PPT课件、视频、学习单、评价表进行打磨。依托智慧课堂平台备课模块,将集体备课后的资源整合生成备课包。上课时,直接从云端调取相应课程备课包,2年的常态化应用,逐步形成了体系,基本达到资源包全覆盖,实现了建用同步。借助同步云端备课,校级数字资源整合后,教师在参与中实践,实践中成长,不但实现了校本资源多样化,素质素养及信息技能都有所提高。

(二)学区资源共建,优质均衡共奋进

学校作为区域内智慧校园领航校,将优质师资、教学经验辐射学区内其他校。学区内各校线上、线下并行,以集体教研、线上同步讲座、精品课展示的形式共谋发展。线下各校齐聚实验小学报告厅,各校教师现场思维碰撞,头脑风暴,一起探究智慧教育新模式;线上则以实验小学为主会场,搭建空中研修课堂,通过摄像机摄录同步转播,其他学校利用武汉开发区教育云平台的AI教研模块,云端交流,学习反思。每次学区活动,形成完备的数字资源,学区内教师用区级账号登录可反复观看,带动薄弱地区教师素养提升,实现区域资源共享。

(三)教师创新合作,打造市级慕课资源库

学校自建校以来组建教师团队,各科教师跳出本位,学科融合创新合作,在武汉市精品慕课平台开展特色课程资源建设,借助数字技术延伸教育的场景和空间。通过多年来的探索尝试,如今开发慕课课程数量以达128门,内容涵盖等,覆盖全学科、全年级,不同年段既可课上以小组合作形式同步学习,又能在课后服务时段学生自主学习。其中《美美中国年》、《端午中华情》等课程作为武汉市寒暑假精品课程向全国18个省开放,《物联网创新科技》、《人工智能》课程等作为校本资源在武汉市区域内共享。

(四)国家平台教研,赋能教师专业化提升

实验小学依据《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与应用方案》积极推进智慧平台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应用。学校各教研组、课题组探索使用“智慧中小学”APP开展集体学习活动。学校利用平台发布教研通知、组织开展研修活动,参与研修的教师利用平台提交学习资料,形成数字化教研资源。云平台上的教师研修资源,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开辟了新的途径。各部门充分发挥平台资源在师资建设、教师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教师研修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助力数字化转型的具体做法,有助于提升教师运用数字技术助力教学、教研的能力。依托智慧平台,提升教学质量,改变教研方式,让“数字”赋能课堂教学,让“智慧”助推教师成长,对学校的数字化转型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余盼 高钰 罗志强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标签: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版权申明:本网站内容均为本站原创文章或网友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转载亦请申明来源.

上一篇:数字化技术赋能薄弱学校育人质量提升
下一篇:以作业数据为驱动,用智慧纸笔促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