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学校方面来说,主要表现为学校缺乏相关的作业管理制度,对作业管理流于形式,很少对教师的作业设计进行认真分析和有效评价,未能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反馈功能等。从教师方面来说,主要表现为教师的作业观片面,作业设计缺乏科学性,把作业当成了一种硬性的教育教学环节,片面的认为学生只有进行大量的机械作业才能切实地掌握好所学知识,才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此外,教师往往在进行作业设计时缺乏学科教师间的整合和交流。从家长方面来说,受制于家长实际知识能力,某些家长在作业辅导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存在着对其功能认识的。
二、改进作业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建立高效的作业管理制度
一是提高全校教师对作业的再认识。学校采取集中和分散的方式学习有关作业管理的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教师们在作业方面的实际教学行为;促使教师们深入思考作业的功能和目的,提高教师作业设计意愿。另外,还以教研组为单位,立足于本年级本学科学习国内外对于作业设计、管理方面的研究,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深入分析思考,形成自己学习成果。
二是建立和谐、双向互动的管理关系。作业的管理制度的落脚点是学生的发展与教师的发展,过程需要教师富有创造力的参与,学校在制定作业管理制度时,不能把教师的参与排除在外。让教师和管理者平等对话与沟通,共同参与制度的建立,学校在宏观上给予方向的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和教师的需要和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使制度既能坚持正确的方向,又能实事求是。
(二)建立科学的作业布置制度
一是作业布置要求。按照市教委的要求,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各学科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布置作业时,各学科(特别是语数外学科)要提前沟通,合理安排,严格控制作业总量,每位老师必须具备这种沟通意识,班主任老师要及时沟通、协调,避免1+1大于2的情况。作业的布置要严格执行教辅资料使用规定。重视作业的效率,避免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占据学生业余时间。教研组内要做到作业布置相对统一,需要印刷让学生完成的,请教研组长向教学发展处申请印刷,坚决杜绝教师发作业文档到班级群,要求家长进行打印完成。教师将作业分为 “必做作业”“ 选做作业”,作业布置应根据学生的学情,为学生精心选择作业,保证基础性和时效性。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情和学习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为不同的学生的学习创设不同作业空间。各教研组专门开辟单独的教研活动时间,对作业的布置进行集体教研,提前一周备好下周每天的作业。
二是作业布置方式。根据“作业五项管理”相关要求,因此布置作业时不使用QQ、微信等方式发布作业,一二年级布置作业需板书在黑板上,学生记录。
三是作业完成时间。按要求,学生所有作业应在延时服务内完成。参与延时服务管理的教师切实担起督促、引导、提醒、帮扶等职责。杜绝教师在延时服务时做与延时服务辅导以外的事情,不得到岗不到责。
四是作业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要做到全批全改。批改作业时按各学科的特点和学科要求,批改认真、规范,反馈及时、有效。作业评价要有针对性,富有学科特色,实行等级评价与鼓励性评语相结合。对作业中有普遍性的问题要分析原因、及时做好讲评。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教学发展处每学期至少检查2次作业布置、批改情况,相应结果纳入对教师的考核评价。
五是作业辅导。实施分层辅导。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坚持因材施教,辅导及时,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发展。学科辅导不得占用其他课程时间,同时不得以任何理由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教辅材料。不得以“培优辅差”的名义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做好辅导记载,教学发展处会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教师工作手册中的辅导记载情况。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作业设计观
一是去机械重复,变实践操作。胆大设计创新性作业,变被动为主动,变机械重复为操作实践。例如:学生学习了“克和千克”这一知识后,我们设计了这样的作业,一是“超市购物”,二是“小小测量员”,通过这两个实践性和运用性非常强的活动来代替传统的作业。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更喜欢,也能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在做中学,让这个学不仅限于知识本身,更是对生活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去硬性统一,变自主选择。在设计作业之初,就规定了作业的坡度,由易到难,阶梯式呈现,既有基础知识的巩固,也有知识的综合运用。在作业布置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明确了作业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没有对学生进行分层,而是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
三是去封闭单调,变开放有趣。在寒暑假的作业实际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把基于从学科知识本位的作业从封闭单调的区间释放出来,进行学科间的整合,不限于个学科的知识,站在全面的育人的高度进行作业设计。以2021年7月五年级暑假作业为例,我们进行了这样的设计。作业分为三个板块,一是“运动2+1”;二是“练字5+1”;三是“阅读1+N”。三个板块彻底抛弃了传统的作业模式,不再是单调的读写背,练练练,而是化为一件件可操作、可实践、开放且有趣的活动,极大地增强了作业的可行性,关注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全方位的作业总量审查环节
为确保各科作业精准设计,作业符合学生的学习学习规律和实际情况,严格控制各科作业总量,学校建立了三个作业审查环节。第一环节:教研组审查。以教研组为单位设计作业,每周对教材上的作业、练习册上的作业、补充作业进行具体研究,根据课时计划,提前一周设计好下一周每天的作业。以此来确保作业的针对性、科学性,保证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时间。第二环节:班主任审查。各为了避免各学科作业汇总时造成1+1大于2的情况,要求各科老师必须把当天的作业提前在黑板上专门区域进行展示,一是让学生清楚作业内容,二是让班主任老师全面了解各科的作业。班主任根据黑板上展示的作业情况,履行好审查的职责,对于明显不合理的作业、总和超过1小时的作业进行协调,有权对部分作业进行删减。第三环节:教学发展处审查。教学发展处会定期不定期对学生、家长家长进行访谈调查,对作业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及时发现问题。并在常规作业检查中还要重点关注作业的量,将对无效作业、机械作业、超量超标作业进行全面检查。审查的相应结果纳入对教师的考核评价。
(五)建立多维度的作业评价体系
第一个维度:组内评价。教研组每月进行作业交流展示,利用组内教研活动时间,相互学习,增强组内教师对于作业布置、批改、评语、纠错等方面研讨和提升。第二个维度:作业展评。语数外三门主要学科要再学期内进行不少于1次的作业展评。第三个维度:家长、学生评价。学期末,发放作业调查问卷,以家长的视角对作业进行评价。三个维度相互作用,全面了解作业情况,使评价更科学、更客观。同时建立起了作业展评交流途径,为后续的教学起到了促进和提升。也建立起来家校就作业的沟通桥梁,以第三方的视角全面审视作业,为建立和谐家校关系、减少家长焦虑提供了可能。
作者:杨清平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