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夯实基础,开设4大类特色课程
为全面化、系统化教授人工智能知识,青岛二中创建人工智能创新课程体系,为学生搭建“知行合一”的培养平台,形成了先导课程、必修课程、应用课程和兴趣课程四大类人工智能课程体系。
图1 青岛二中人工智能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计与安排上,每周常态化开设选修课程和社团活动,采用以实际问题解决为导向的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思维和能力。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开展选修必修课程,实施分层次教学,不断升级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案例,增加实践性、操作性模块所占比重,合理规划课时,提高课程实效。确保选修课程课时保障:每周周二下午固定2课时选修课;每周四下午固定2课时社团活动课程。招生范围同时面向高一、高二年级,最大限度地让所有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加入学习。此外,人工智能选修课程不断创新评价办法,探索开展分阶段、分章节的不同评价手段,建立涵盖项目实践、假期作业、课堂表现、日常测评、考勤签到、活动参与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体系;针对课堂统一开展研究项目,探索从结果呈现、过程算法、前期处理等不同侧面展开评价。
二、硬件护航,打造32个创新实验室
为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实验环境,青岛二中积极链接大学、企业及其他社会资源,共建成32个创新实验室,既可满足学生实操需求,又可为学生未来个性化发展保驾护航。其中包含人工智能、科学研究、创客空间、人文艺术等多个类别,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目前人工智能相关的实验室已有人工智能实验室、人工智能机械臂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机器人创客工场、3D创客空间、飞行智创空间六个。学校联系聘请人工智能领域的高校教授、企业专家、科学家等入驻实验室,指导实验室规划建设,共同制定实验室发展方案。
三、搭建平台,共建20处校外实践基地
为充分支持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发挥平台载体作用,不断链接社会资源,先后与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青岛)、赛轮集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971医院、中国石油大学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等20个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签署协议,共建学生学术素养提升创新实践基地,对学生在创新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等方面进行指导。在创新实践基地和专家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全面体验选题、开题、科学研究、结题、学术论文撰写的学术研究全过程,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态度。自主研发在线课题智慧管理平台,实现课题研究的智能化管理。目前,青岛二中共聘请基地专家导师300余位,学生开展的课题研究997项,参与课题研究学生3128人次。
作者:王先军 赵忠勇 崔春蕊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