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索过程与方法:一场从田间到舌尖的智慧之旅
(一)理念先行——成立先导团队,开启学习之旅
学校首先提出“‘蔬’香为伴,烹出美好‘食’光”的工作主题,成立“三慧·五劳”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王羽书记为项目负责人,选定一批以谢珍娟主任为组长,责任心强、业务能力优、信息素养好、善学习爱钻研、有耐心乐奉献的骨干老师,组成“三慧·五劳”研究实践小组。通过校本培训及“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线上线下培训方式,带领一线老师快速更新教学理念,掌握“三慧”智慧教学的精髓、“五劳”智慧评价的要领,为教育教学实践作指导基础。
(二)智能伴学——享科技“烹”调之便,悟“饪”真生活之趣
俗教导处组织骨干教师开发了一整套包含烹饪食谱、菜谱与蔬菜种植、培土育肥等知识的校本课程和电子教案;组织学生自主拍摄“劳动小厨房”系列小教程微课——屏山十八道鲜味;将一至六年级需要掌握的18道菜通过微视频的形式进行拍摄;制作成校本教材,在全校推广,在劳动课堂落地实践。德育处联合信息组在学校公众号设立“智慧园丁”和“小鬼当家”专栏,学生可以在这里浏览学习不同蔬菜的生长过程和生态系统,了解食材的热量、烹饪方式、储存方法等。
(三)不断实践——智慧教育赋能,打造“屏山模式”
(1)从一块田“慧”一道菜
“山水田园”是学校根据2022年《劳动课程标准》要求,融合山水教育理念,围绕“生活劳动”创建的,属于孩子们自己的小菜园。目前三至五年段共22块菜园,“聚翠园”“守拙园”“乐享园”......每个班级菜园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名称。22个班级各配有1名劳动教师,在其辅导下学生制定种植计划,根据植物生长规律分组合作,对菜地进行翻地、整地、施肥、种植。
小明(化名)是我校四年5班的学生,班主任金老师给班级取名“乐享班”,希望孩子们能快乐学习,乐于享受生活的每一天。在金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心。小明成绩一般,每周末,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工作的爸爸经常带他到单位“加班”,耳濡目染下,孩子对种植也有了浓厚的兴趣。六月的一天,烈日当空,小明在给“乐享园”的蔬菜们浇水时计上心头——“暑假同学们都放假了,这么热的天气下,谁来给蔬菜浇水呢?”于是,他找来爸爸商量,上网购买材料,自己设计了一款集自动灌溉、施肥、喷药于一体的自助喷洒机。学校领导得知后,安排科学组进行专门指导,在科学组老师和农科院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小明和其他两名同学又设计了一个“AI园丁”——学生可以采用无线传感器实时采集的温度、湿度、pH值、光照强度、土壤养分等信息,然后通过客户端远程查看,最后根据采集到的信息控制设备,进行自动灌溉、施肥、喷药、降温,及时调整种植方案。为此学校特地在暑假开辟出一块实验田——ai (爱)菜园,让“AI园丁”大展身手。
当蔬菜成熟后,“校园小厨房”的实践导师们带领学生首先调查与该蔬菜有关的菜谱,并亲手绘制,然后借助“云厨房”(平板电脑)进行模拟练习。金可诚老师的《青椒炒肉丝》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授课,老师事先制作“青椒炒肉丝”微课,让学生在家观看视频并完成练习,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在家练习的体会,教师提问检测学生对视频内容的掌握程度,解答疑问,总结要点。在课堂实操环节,教师示范青椒炒肉丝的操作步骤与技巧,学生动手实践后总结反思实操体会,提出改进意见。课后学生根据课堂改进方案在家中再次制作并拍摄成果照片,上传到课程网盘供大家相互点评和交流学习。最后教师根据课堂表现、实操效果与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烹饪技能与操作能力进行评估,作为劳动成绩的重要依据之一。
学校德育处推出“小雏鹰get新技能”栏目,在“让学课堂”微课团队的指导下,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就学习中的疑问困惑与教师探讨后进行提炼,然后化身小老师,进行各类劳动技能的讲授说明并拍摄成微课,在校园公众号进行展播,目前已拍摄到第34期,其他学生通过观看这些短视频,学会种植和烹饪相关技能,动手实践,并拍摄成个人vlog,展示在自媒体上互相评价,形成了日常技能积累—“小老师”视频讲授—“小学生”观看视频—劳动技能模仿—短视频记录过程—自媒体平台播放—互相关注评价的学习闭环。
(2)小课服,大专家,助力“五育并举”
为落实“双减”,实现“五育并举”,学校将“双减”、课后服务和劳动教育紧密结合,专门开设了烹饪社团和种植社团,授课教师结合二十四节气、福州特色节日适时更新教学内容,成立资源库,共享教学资源。在社团活动中,学校会实时连线飞思农场的专家进行“云指导”,学生也会根据节气顺序种植时令蔬菜,体验各节气的代表食物,德育处制定的节气美食系列——“屏山做课堂,舌尖盛四季”给每一个节气的日子,带来不一样的烟火气。
二、取得的成效——“三慧·五劳”
(一)“三慧”智慧教学模式
“慧”种:分组合作,自选资源,先学(实践)后教。学生自主分成培土、种植、育肥等若干小组,根据自己小组情况选择学习资源。包括数字化资源、课本资源、学具类资源和实物类资源,其中数字化资源有微课资源、线上专家指导资源、专业家长(农科院职工)资源。
“慧”煮:借助“云厨房”和平板电脑上的烹饪游戏,学生可以在智能厨房学习烹饪的相关知识并线上体验,根据线上的活动反馈及时改进烹饪技巧,最后进行现场实践。
“慧”学:师生同构,自主合作,互学互助。师生同构微课,形成自主学习闭环:选好题、搭框架、写文稿、做课件、录视频、做分享、促反思,初步形成了课前、课中、课后的“三位一体”翻转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如下:1. 课前导学——微课引路,自主先学,学生根据自学中产生的疑难问题进行合作学习,突破难点;2.课中探学——微课助力,学生间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构建学习环境;3.课后延学——微课分享,总结学习收获,展示学习成果,共建学习资源。
(二)“五劳”智慧评价模式
依据不同年段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学校从课程育劳、技能学劳、种植悟劳、研学践劳、交流品劳五个维度,构建校本特色的劳动课程评价体系。通过班级优化大师实施“五劳”评价的操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多元评价主体,家校社一体化参与。为了突破不能根据评价任务和评价对象制定多元化评价标准,以及个性化评价的缺失难题,充分发挥教师、家长、学生评价主体性地位的同时,邀请家长、飞思农场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区关工委的老师们参与学生评价活动,利用班级优化大师平台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专业、公正、全面的评价。
二是提炼共性指标,增设学生个性指标。依托班级优化大师平台建立劳育评价积分项目体系,总结了具有普适性的评价共性指标如:积极思考、小组合作奖、小组纪律优等。结合不同实践活动的特点为学生增设个性定评价指标,如:智慧种植、创意烹饪,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是采集日常数据,建立成长档案。研讨设计以计分方式设定奖励勋章的方式进行评价反馈,以“劳动币”为抓手,开展“劳动蓄力”计划,引导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并通过班级优化大师将个人情况反馈到教师、家长手机端,将班级情况反馈到教室电子班牌。
四是成长档案数据化、考核评价过程化。全方位、全过程采集成长过程中的数据,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将学生成长数据聚合在网络学习空间。重点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管理与记录,力争做到360度全方位呵护孩子的成长。同时,将劳动教育与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相结合,德育处围绕“五劳”,从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劳动精神等四个方面设计评价方案,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在班级优化大师奖励相应的分数,一个月后根据得分情况授予红领巾“劳动章”,老师、家长也可以在班级优化大师里进行点赞、评价,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育合力。
作者:王羽 陈亮 谢珍娟 王璐璐 黄晓慧 陈细云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