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课型混搭,数字化转型下的课堂变革路径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2024-06-26 10:34:50 所属栏目:案例实践

延展学习时空是多课型混搭的前提基础。在学习空间上,打破传统线下教学模式,将课堂从线下整体升维到线上,提出“云端+实体”共建、“线上+线下”共融的建设路径。基于不同的硬件设施以及线上教学平台,设置不同课型。在学习时间上,依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和学科特点,打破“一刀切”的作息时间, 将课时设置成15或20分钟的短课时、30或35分钟的中课时、50或60分钟的长课时……在“长+中+短”搭配的弹性作息模式基础上,配置不同的课程和课型。

本文大概

读完共需

分钟

一、多课型混搭的形式

学校以班级规模的重组、师生角色的重塑等方面为切口,进行深入探索。最终形成了单班创生、开合班组、室外探究、双线双师和线上直播五种课型。

图片

图1 五种课型要素重构图

一是单班创生课。单班创生课,基于班级授课制,由1名老师+1个班级学生进行单班系统教学或辅导。通过共建优质教学资源库、营建全景式学习场、构建智能化交互圈,拓宽学习渠道,丰富学习内容,开拓学生视野,通过板块式教学,让学习更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实现师生思维的开放创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是开合班组课。开合班组课突破班级物理界限,重组学习空间,根据教学内容和活动主题选用多媒体技术和终端设备,一名教师主导,一名教师协作,师资混搭、双师配合,实现师资的优化组合,通过分层辅导、竞争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性,从而实现1+1>2的学习增值。

三是室外探究课。室外探究课充分利用校内学习场和校外学习场,让学生走出教室,让学习空间更广阔,通过开展学科拓展、生活实践、研学体验等探究活动,使学习的内容更亲近自然,让学习真实地发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合作、探究能力。

四是双线双师课。双线双师课通过线上线下共融,“1+N”的学习共同体,双师配合,营建互学共生的学习场,实现师师、师生、生生交互共同学习。双线双师课中教师授课端与学生学习端的情况通过教学平台反馈到行远数据中心,通过对数据的比对、分析,有利于教师的智慧研讨,从而促进教师教研能力提高。

五是网络直播课。网络直播课是借助直播教学平台和终端,选用多媒体技术,筛选资源,通过直播间+N个学习空间开展的课型。拓展了育人边界,实现了家、校、社多群体随时随需联动,协同共进。

二、多课型混搭的建设路径与实施保障

一是延展学习时空。延展学习时空是多课型混搭的前提基础。在学习空间上,打破传统线下教学模式,将课堂从线下整体升维到线上,提出“云端+实体”共建、“线上+线下”共融的建设路径。基于不同的硬件设施以及线上教学平台,设置不同课型。在学习时间上,依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和学科特点,打破“一刀切”的作息时间, 将课时设置成15或20分钟的短课时、30或35分钟的中课时、50或60分钟的长课时……在“长+中+短”搭配的弹性作息模式基础上,配置不同的课程和课型。

二是转变师生角色。转变师生角色观念是进行多课型混搭的必然要求。在多课型混搭的探索中,师生的角色定位可以随需进行灵活切换。在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多样化角色切换的目的是人能够成长为适应社会的“学习者”,适应未来的“数字公民”,最终扮演“面向未来的终身学习者”。

三是玩转技术平台。玩转用活新技术新平台,已经成为多课型混搭的有效抓手。以“轻设备、重应用”为导向,从硬件基础、平台应用、用户端口三维度入手,重构课堂变革的技术路线,充分发挥人的智慧,提升全员信息素养。

四是创生重组资源。资源进行创生重组是探索多课型混搭的重要策略。整合校内校外的多方资源,挖掘与教育相关的一切要素,通过四项策略(人尽其才,多群体共创;时尽其效,多时长共生;地尽其利,多场域共享;学尽其理,多学科共融),以实现资源的创生、内容的重组。

 

作者:幸仁娇 向雪萍 刘畅  周开铭 石敬馨 王媛媛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标签: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版权申明:本网站内容均为本站原创文章或网友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转载亦请申明来源.

上一篇: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名师课堂”多学科研修模式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数据驱动和应用牵引下的全息智能学生评价决策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