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打造有温度的学生工作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2024-06-26 10:26:24 所属栏目:案例实践

在做到“三个精准,三个转变”的基础上,“智慧学工”对学生事务服务项目进行统一梳理,结合本研学生相关管理规定与事务特性进行“求同存异”,整合同类业务,保留特色业务,并对各业务流程进行精简、重塑、规范、固化,做到“一事一流程、一图一指南”。流程既符合业务逻辑性,又兼顾可执行性,确保层次清晰、节点明确、责任到人、记录可溯。

本文大概

读完共需

分钟

一、践行理念先行,转变数字化思维

“智慧学工”建设主要有三大目标:一是搭建“智慧学工”下的学生事务信息化服务平台,解决本研学生事务服务“一口办”“一键办”。二是完善数据标准,在《华中师范大学数据标准2.0》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本业务领域数据标准,优化信息收集与利用机制。三是提升数据建模和分析能力,加强学生数据的综合分析利用,丰富数据资产,发挥数据警示与育人作用。

图片

图1 智慧学工技术框架图

在实现“智慧学工”三大目标基础上,着力于让数据“开口说话”,多讲“有价值的话”,不断推动学生工作从传统的“经验决策”迈向“数据决策”。在“智慧学工”中,数字化转型方面对学生工作的作用总体可以体现为“三个精准、三个促变”。 一是精准底数,包含学生底数及辅导员队伍建设,以快速、直观了解学生工作两个主体的整体概况。二是精准识变,从“家底”中我们找到重点关注群体名单,并针对每个学生生成以学期为单位的时序画像,动态反映学生成长过程。三是精准应变,辅导员依据“识变”基于问题导向给予学生个性化、精准化辅导与服务。

二、强化顶层设计,破除共享共用壁垒

(一)顶层设计破除本研业务壁垒

本研一体化“智慧学工”平台在设计时不仅要解决业务上的融合难题,更要包容两者在管理机制方面差异性。这就需要在顶层设计中解决“三对”逻辑关系。

第一是专业与培养单位之间的关系。由于学科的重叠与交叉,在逻辑设计上需允许多个培养单位招录同一专业学生,满足联合招生、大类培养与交叉培养需求。

第二是专业与班级之间的关系。因学校艺体类专业、研究生专业招生人数相对较少,培养单位有跨专业甚至跨年级组班需求,因此对班级与专业进行了解耦,不再关联。

第三是用户多重角色与数据权限之间的关系。在具体工作中,部分用户往往拥有多个单位的角色身份,比如学校兼职辅导员同时拥有学生与辅导员两个身份,专业教师可能同时拥有班主任、研究生导师两个身份,或者职能部门职员在培养单位担任班主任等,因此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业务角色—业务单位—业务数据”用户权限体系。

(二)顶层设计破除数据共享壁垒

由于“智慧学工”中本研学生的学籍数据来源于本科生院与研究生院的业务系统,虽然两者在数据标准上参考了《教育管理信息教育管理基础代码》和《华中师范大学数据标准V2.0》,但是在专业、学生类别、当前状态、学籍异动等代码上存在较多的自定义代码,尤其是专业代码。因此“智慧学工”遵循“包容性”原则,将两个业务系统中自2003年以来全校552个本研专业代码(含自设专业代码),根据“标准设立年份+培养层次+国标专业代码+自定义代码”规则梳理合并成397个。通过建立“智慧学工”与本科生教务系统、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字典映射关系,解决本研学生学籍数据同步问题。

为有效利用“数字华师”项目前期成果,充分发挥数据价值,“智慧学工”通过学校数据中台集成了校内90%以上与学生相关的行为数据,如成绩、校内门禁记录、食堂消费记录(含校园卡、腾讯微卡、支付宝微校付等)、小雅智能教学平台登录记录、图书馆借阅记录、校园网登录信息等。

(三)顶层设计破除系统集成壁垒

“智慧学工”平台采用“1+8+N”架构,“1”是指新建的一个核心业务平台;“8”是集成“大学工”名下现有的新生网上自助报到系统、天翼社区素质课程网上学习平台、基于劳育美育的第二课堂成绩单系统、心理健康管理信息系统、智慧就业平台等8个系统或平台;“N”是实现与校内其他若干业务系统数据共享。基于学校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将所有“学工”业务应用集成至PC端网上办事大厅和移动端企业微信号,解决本研学生“同一入口”“一站式”办事需求。

三、聚焦数字赋能,促进业务与数据相融合

(一)数据驱动,夯实数据基础

“智慧学工”在数据方面的基础工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据采集覆盖面广,共享共用机制顺、渠道通。平台涉及学生信息310多个数据项,辅导员信息120多个数据项,全部数据通过学校数据中台进行抽取集成或对外提供服务,“数字华师”打造的学校数字化底座为本案例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二是数据融合创新力度大,场景应用频率高、成效明。由于学生数据维度多、数量大,尤其是行为日志,“智慧学工”在数据应用中引入了专业数据挖掘、清洗、建模、分析、研发团队,通过学校和中银金科银校合作、校内协同,有效保障了“智慧学工”的数据挖掘分析利用工作,以支撑系列场景化数据分析模型,有效解决数据工作中数据不准、数据孤岛等痛点难点问题。

(二)数字赋能,精准识变

“智慧学工”通过对学生信息的综合利用分析,建立一套预警联动机制,形成了两个学生画像。通过对学生在校行为数据(消费记录、门禁出入、上网登录、请销假、成绩等)进行清洗分析,形成了学生晚归、未归、疑似不在校、网络依赖、消费异常、学业等6类预警,并定时将预警消息通过企业微信消息推送至辅导员,并要求辅导员作出“知情”“回访”反馈,实现闭环管理。

在画像方面,针对学生学业状态,从科学上网、校园社交、主动学习、生活自律、学业成绩和奖惩情况等6个方面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画像,每个学期沉淀一个画像,时序画像可以动态反映了每个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状态。同时,“智慧学工”建立了学生成长档案,通过场景化业务或数据同步收集了学生学业成绩、学生干部经历、科研成果、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获奖情况等16类信息,并结合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参与情况,从“德智体美劳”社会发展适应能力和通用素质能力等7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41个三级指标,69个观测点(有数据支撑51个)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画像,推动学生工作从“抓两头,带中间”走向“个性化,全覆盖”。

通过学生行为预警、学生综合画像、学业状态画像等赋能学生工作,结合辅导员“六个一”“五必谈”等线下工作,精准识别学生需求,为学生量身匹配资源,提供个性化服务提供准确依据。对重点关注学生的预警行为事件实行闭环管理,按照“知(道)、执(行)、(劝)止、治(理)”分层落实,通过电子任务清单协助辅导员将工作落实落细。“智慧学工”推动学生工作从传统的“经验决策”转向“数据+经验”双重决策,把工作重心从以往“结果追溯”逐步转向“预警+过程管控”,有效提高了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四、实施流程重塑,推动工作机制转变

在做到“三个精准,三个转变”的基础上,“智慧学工”对学生事务服务项目进行统一梳理,结合本研学生相关管理规定与事务特性进行“求同存异”,整合同类业务,保留特色业务,并对各业务流程进行精简、重塑、规范、固化,做到“一事一流程、一图一指南”。流程既符合业务逻辑性,又兼顾可执行性,确保层次清晰、节点明确、责任到人、记录可溯。

“智慧学工”围绕学生在校全生命周期建设,覆盖了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离校以及疫情防控期间95%以上的日常事务,通过业务重组、流程再造,实现了“前端扁平化,后台垂直化”管理服务方式,将以往线下跑、分头办转变为网上办、协同办。

“智慧学工”的建设使用是学校“数字思政+协同育人”的有效尝试,不仅实现了本研一体化教育管理与服务,本研学生实现“同平台、同入口、同归口、同应用、同表单、同流程”,有效联结了校内各部门建立了协同育人共同体。通过数据驱动,以学校数据中台为底座、以大数据分析平台为牵引,推进了校内物联网与业务系统数据的共享共用,初步形成了一些列“数字育人”预警模型与分析模型,为学校树立数字化思政教育理念、拓展数字化事务服务能力、探索数字化思政教育评价机制,构建“智慧学工”生态圈打下坚实基础,有效推进了学校“数字思政”育人体系构建。

 

作者:杨军 李刁 鲍新龙 吴绍靖 余琳 闵行星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标签: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版权申明:本网站内容均为本站原创文章或网友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转载亦请申明来源.

上一篇:课程的力量——让课程变革引发学校教育变革
下一篇:数智赋能学生品德评价促进生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