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以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2024-06-12 15:26:43 所属栏目:案例实践

开展了教育领域数字治理建设提升行动,深化教育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完善了家校经常性沟通平台和教育惠民服务网、惠民一码通等家校社数字化沟通应用,通过强化数据的汇聚、分析与反馈,开发问题预警、主动提醒等智能应用,丰富了协同育人资源,促进协同育人范式转型。

本文大概

读完共需

分钟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坚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区域教育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大力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整合推进“新网络、新平台、新资源、新校园、新应用和新安全”建设,夯实了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数字底座,在学习空间再造、学习方式变革、课程体系重构及组织管理转型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效果,切实打破了校园“信息孤岛”,形成了以教育数字化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图1

一、特色举措与机制

(一)强力落实资金保障,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保障

寿光市教体局把提升数字化基础环境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先手棋,近二年累计投入7800余万元,为各学校增配触控一体机1629台,更新计算机3875台,全部学校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教育城域网出口带宽提升到10G,更新网络链路、安全审计等核心设备,打造了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数字化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依据按需使用、弹性伸缩的原则,通过购买云服务模式,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基础设施全部云化运行,整合各级各学校的信息系统,统一部署到云端,减少运维成本,保障了数据安全可靠。

(二)培养教师信息素养,集聚教育数字化发展动能

寿光市立足让每个教师都能用、会用、常用信息化设备,先后开展教研员、中小学校长、首席教育信息官及教师培训400余场,制定下发数字化应用场景微课程、教学应用策略2000余个,实现了“领导懂”“骨干精”“教师明”,信息技术小专家“校校有”。寿光市圣城中学利用“教育云平台”为教师“量身定制”培训课程,扎实开展校本研训活动,引导和激励青年教师利用数字化进行课堂教学“突围”,主动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学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组织教师交流分享教育技术应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创新融合,建成“教体局响应学校”“ 学区居中调节”“ 学校响应师生”的三级技术服务体系,形成适应教学技术需求的覆盖全体师生的响应渠道。

(三)着眼学生科学发展,激发数字校园育人潜能

寿光市世纪东城初中,组织学校教师为学生录制自修微课视频,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线上慕课学习活动”,教师借助平台微课录制工具,匹配知识点视频讲解,高效便捷,即时推送,让学生在寒假期间随时可学,获得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将提升学生信息素养融入学科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建立学生信息素养测评机制,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和成长档案,发现培养了一大批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编程、创客等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学生,4000名学生在省级以上信息化技能大赛中获奖。

(四)创新多元应用模式,拓展教育数字化服务效能

寿光市持续扩展数字化校园功能,在社会服务、考核评价等多方面渗透“数字化”理念,实现了数字化校园应用效率最优化、作用最大化。着力打造了“教体局-学区-学校”三级互联互通网络,实现了区校一体化管理,各级教育部门、单位标准统一、接口统一、登录统一,教育基础数据库全覆盖,实现数据多跑路,人员少跑腿,大幅提升了管理效能。协调寿光市大数据中心建设了“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集成了教育、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不动产、市场监管等多部门数据,实现了生源精准预测,教育资源超前谋划。

二、重要实践与突破

(一)建设新型教育数字基座,畅通数据通道

建成省内第一个教育城域网,目前教育城域网出口带宽达到10G,所有学校全部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终端接入速率达到千兆。在网络支撑基础上,通过购买云服务模式,以云上+云下融合组网架构设计,实现互联网与教育城域网统一入口访问,同时保障了接入的灵活性与安全性,满足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网络及数据安全保障。

(二)搭建智慧教育应用平台,畅享数字舞台

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分中心,部署“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学习、智慧评价、智慧研训”等各类应用49个,实现了与47个国家、省、市平台的数据对接、10个大类59项教育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可视化呈现,开通教师空间15000个、学生空间12万个、家长空间13万个。

(三)配置智享教育教学资源,满足个性需要

寿光市借助国家分中心,统筹部署学科资源、中高考资源、优课资源等超过20个门类122万余个,用户自行开发资源557万个。其中教师上传同步课程资源286.8万条,推送课前导学10.2万次,备课27.3万节;学生提交课后作业49.5万份;家长分享育儿经验等30万条;每周更新资源总量达到2500余条,实现了数字化资源人人可建、人人可用,解决了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资源的个性化需求。

(四)创建示范达标智慧校园,引领创新发展

各学校均建成智慧校园数字中心,实现学校人财物的数据呈现、适时对教育教学业务流程再造、师生学习资源的个性获取。目前依托全市数字中心,46所学校创建为潍坊市智慧校园,2所学校被评选为潍坊市智慧校园示范校,2所学校获潍坊市教育数字化先行校,寿光市被评选为潍坊市教育大数据研究基地。

(五)开发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面向未来布局

潍坊寿光市一直将人工智能教育作为提升全市教育品质的重要内容,2019年在全省率先普及编程课程,全市3-8年级全部开设了编程课程;2020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人工智能常识课程。研究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人工智能常识教育课程体系,开发了系列中小学图形化编程、C++、Python课程,学生自主参与编程学习学生数5万多人,作品数12万多件,全市学生编程素养测评结果显示,优秀率达到20.29%。

(六)部署可靠可信设施安全,提供数字保障

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潍坊寿光市高度重视网络和数据安全工作,建立了完善的网络安全责任体系,压实了网络安全领导责任和主体责任,完善了教育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应急处置机制,建立了教育数据分级分类保护制度和常态化网络安全攻防演练和网络安全保障和考核机制,部署了日志服务器、入侵防御系统等网络安全设施,教育网络和数据安全监测实现100%全覆盖。

三、经验总结与成效

(一)实现学科融合,打破了课程框架,重构了学习格局

学生依托动态数据的实时反馈,生成学习动态曲线,实现智能化答疑、个性化辅导。比如通过AI听说系统、模拟机房听说考试系统,应用于听力、口语的日常练习、模拟考试,进行自动化听力、口语评分,并生成智能化分析报表,帮助教师实时了解教学现状,开展针对性教学。

(二)实现学教融合打破学习时空,变革了教学模式

通过人工智能环境下教师人技协作支撑体系建设,开发了人工智能备课助手、教学助手、作业助手,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知识图谱,提升了教师课前教学教研的效率。目前教师使用同步备课超过30万次、课前导学46万次,学生自主使用智能检测8万次,实现了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三)实现城乡融合打破区域边界,推动教改一体

建成了巡课中心,推进了“三个课堂”建设,与学科教研联盟双向互动,实现了教研室、学区、学校在线同步课堂和同步教研,将优质资源输送到农村学校和偏远地区,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疫情期间,依托“云课堂”同步教研,推送优质课程3000余节,20万师生“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四)实现督导融合打破发展困境,适时评价监测

为实现伴随式评价与动态监测,开发了基于大数据的督学平台,建设了教育督导、学生成长、办学条件管理、综合填报等系统,完善了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通过加强动态评价结果归集、分析、反馈和应用,深度采集与客观记录教育发展轨迹,实现了教育督查与指导的流程化、数据化、科学化。

(五)实现数治融合打破信息孤岛,再造决策流程

整合完善了教育数据治理应用平台,聚焦教学质量、评估监测、校园安全等热点难点问题,强化了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突出了教育业务管理相关数据汇聚和监测分析,通过建模分析和趋势研判,实现了现代教育治理工作的定性分析评估、定量精准评估。

(六)实现家校融合打破学校壁垒,终身服务育人

开展了教育领域数字治理建设提升行动,深化教育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完善了家校经常性沟通平台和教育惠民服务网、惠民一码通等家校社数字化沟通应用,通过强化数据的汇聚、分析与反馈,开发问题预警、主动提醒等智能应用,丰富了协同育人资源,促进协同育人范式转型。

 

作者:汤海军 王敏 郭丽 刘景全 张金友 武芳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标签: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版权申明:本网站内容均为本站原创文章或网友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转载亦请申明来源.

上一篇:一间“能用”的智慧教室是如何“炼”成的?
下一篇:技术支撑下的数字化课堂变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