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慧赋能,“智慧教育”引领下的劳育课程探究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2024-06-04 08:24:51 所属栏目:案例实践

我校以“凤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主体,依托市农科院,自主研发课程,与学科课程有机衔接、整合,探索构建了“接地气、接课本、接生活”的劳动智慧教育课程体系,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室内课程与室外课程,自主课程与合作课程。实现了培养学生劳动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育人目标。

本文大概

读完共需

分钟

一、构建课程体系

我校以“凤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主体,依托市农科院,自主研发课程,与学科课程有机衔接、整合,探索构建了“接地气、接课本、接生活”的劳动智慧教育课程体系,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室内课程与室外课程,自主课程与合作课程。实现了培养学生劳动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育人目标。

为了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还依托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组织研发了“菜单式”实践课程,并将其与学科课程有机衔接、充分整合,探索构建了“接地气、接课本、接生活”的劳动教育实践课程体系,涉及农业与生产、生活、创意、生态等多个领域。

学校层面,我校以凤耕园特色种植农场为载体,将两亩左右的土地划分为一个个班级责任区,由各班进行日常管理,例如翻地、种植、浇水、除草、捉虫、养护等,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农业知识和种植技能。班级有了“责任田”,学生参与劳动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也随之提高。学生们不仅能体验播种与收获的快乐,还能通过蔬菜认养、课后完成观察报告、作汇报演讲等形式,总结劳作的体悟与心得。劳动实践也就成为了培养学生劳动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探究过程。另外,学校也推出了“亲近传统文化,感知节气之美”系列活动,同时开辟了农耕乡情馆、慧耕园等劳动实践园地,让孩子们在劳动中亲近自然、回归自然,感知传统民俗文化之美。

学科层面,各学科教师在促进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历史课上,有三国时期的翻车、隋唐的筒车、宋代的水转翻车等内容,任课老师便将其与木工工艺教学相联系,让学生了解古人是如何解决农业灌溉问题的,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物理课上,在太阳能小车智能充放电控制实践环节,学生连接驱动电路,发现手动控制对操作人员要求比较高,短时间很难掌握最佳的充电时间及行进距离。老师便让他们思考如何改进方法以精确控制充放电时间。有学生尝试将智能模块接入电路,通过编写程序、设定开关阈值,最终解决了问题。

二、打造劳动教育基地

科学城金凤实验学校依托金凤“老杨群工”党建品牌并联合重庆农科院专家精心打造校园劳动教育基地,共有五个体验区。

一是主题蔬菜种植体验区。利用重庆市农科院和校内凤耕园的资源优势,每学期以番茄、花菜、茄子、海椒、萝卜、白菜等蔬菜类别,每个类别有十个以上品种,开展主题蔬菜种植,让学生体验劳动创造生活。

二是主题花卉种植体验区。利用慧耕园分区种植多肉、多年生喜阴花卉植物,倡导学生认养种植,让学生体验劳动创造美好。

三是水果采摘体验区。充分利用凤栖苑的三个分区(桃李园、柚子园、柑橘园),栽种果树,在水果成熟后,举办校园果蔬采摘节,让学生体验劳动创造成果。

四是农耕文化体验区。学校与龙凤社区联动,在民间搜集了部分生产农具和日常生活用品,在乡情馆外面以展示生产农具为主,馆内以展示日常生活用品为主,让学生体验劳动创造世界。

五是孔雀喂养体验区。学校按照“打造一所崇尚凤文化的学校”为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在校内喂养孔雀是因为孔雀作为百鸟之王,又是现实版的凤凰,通过喂养孔雀,让学生体验劳动创造文化。

三、凝聚家校合力

教育从来都不是学校或家长一方的事,劳动教育更是如此,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

一是布置劳动实践作业。每年寒暑假,学校都要布置一份特殊的劳动实践作业——倡议学生到父母劳动的地方,完成(或者协助)父母的工作,感受父母劳动的环境和强度,认识劳动的价值。“第一次走进父亲工厂的工作岗位,本来想帮一下忙,没想到不一会就累得腰酸背痛,而父亲每天在这个岗位上重复劳动,为了我们这个家,他真的太辛苦了。”这是一个孩子参加劳动实践后的感悟。许多家长也表示,孩子在实地体验后,更加懂得感恩父母,学习也比以前更加努力。

二是开设家长培训课程。要培养素质全面的学生,就要有素质全面的家长。为帮助家长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家庭劳动教育新理念,学校开设家长学校,组织家长培训,鼓励家长给孩子布置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促进家校形成教育共识;举办“我爱我家”、“雏凤好家长”家务劳动展示评比活动,呼吁家长以身作则,做热爱劳动的榜样。

三是选树家庭美德教育。通过“树家风、评家风、写家风、传家风、颂家风”好家风传承活动,以家风教育推动广大青少年的道德养成,并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全体师生的自觉实践。同时,每年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期间,开展“为长辈做一道菜”、“为长辈洗一次脚”、“打扫一次家庭清洁卫生”、“为父母洗一次衣服”等活动,让孩子们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四、积极联动社区

除立足课程体系的构建,学校也关注校内外相关劳动资源的开发应用和充分整合,以通过多种多样、灵活有趣的方式实施劳动教育教学。“走出去”是科学城金凤实验学校联动社区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通过生活化、趣味化的快乐体验,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一是展示劳动成果。科学城金凤实验学校采摘节和美食文化节等劳动技能大赛是校园每年的一大盛事。学校通过“走出去”的方式,让孩子们在社区中售卖瓜果蔬菜,在与人交流中,学会了传递微笑、乐观;开展种植能手、养护能手评选,评比项目包括亩产量、经营收入、结果率等指标,趣味化的活动设计,吸引每个孩子参与其中;开展美食文化节,进行“厨艺大比拼”,学生不仅能熟练揉面团,制作馒头花卷,还能做出番茄鱼、麻辣香锅,引得社区居民纷纷点赞。

二是开展公益活动。学校组建小志愿者队伍,走进社区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走进敬老院,开展敬老助老志愿服务活动。这些社会公益活动的开展,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爱的种子,促进了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五、探索评价体系

中小学校劳动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知识,锻炼基本的劳动能力,培养正确的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据此,学校围绕劳动知识、劳动能力、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四个维度对学生劳动素质进行考核评价,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根据考核结果,学校每年选出十名雏凤好少年,并进行事迹宣讲。接下来学校还将通过研发网络资源平台及网络评价系统,对劳动课程研发、劳动课程建设、学生劳动素质发展等进行科学测评,实现测评手段的网络化、现代化。

 

作者:罗苓月 刘玲玲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标签: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版权申明:本网站内容均为本站原创文章或网友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转载亦请申明来源.

上一篇:开启数字化阅读新生态创建现代化书香校园
下一篇:拥抱“互联网+教育”助力新时期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