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慧教学建模式,促进教学评一体化
课程教学管理团队经过无数次“头脑风暴”的洗礼,最终确认了这一教学模式应当突显“博雅味道”,具备“智慧含量”。学校集中骨干力量,在课程教学专家们的悉心指导下,历经一年理论与实践研究,形成了博雅小学素养导向的“一心四环四精四化”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图1 素养导向的“一心四环四精四化”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一)自制“博雅知识图谱”,“素养中心”内化于心
首先,博雅智慧教学模式肯定了知识(尤其是核心知识)是教学的载体,并借助现代知识论,强调了知识具有的符号、逻辑和意义三重结构和属性,只有全面关照三重属性的知识教育,才能将知识转化为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其次,学校发动教师们合作制作“博雅学科知识图谱”。这里的“知识图谱”,可不是应用于支撑智能搜索的专业后台技术,而只是借用了相关概念和思维方式,从最小的知识颗粒开始,尝试进行“知识提取”,按照知识的三重属性对这些知识颗粒进行“标记”,还按照新课程标准学业质量要求和学科教学规律,充分考虑学习知识点的先后顺序、同一知识点在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要求等等。目前“博雅学科知识图谱”或许还只限于某些学科某些学段,还只能以表格、思维导图等稚嫩的方式呈现,但是,“学以致广,行以致雅”,制作知识图谱的操作过程,知识图谱系统化、结构化、可视化表象背后的思维方式,让新老教师耳目一新,心中敞亮。
(二)技术赋能大单元设计,“以学定教”行之有效
为课前学情调研让“以学定教”更有依据。目前已有的问卷星、智学网、智慧学伴等技术,都可以实现对学生兴趣热情、学习历程、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数据采集,获得真实、及时的反馈,数据智慧支持教师对完整的知识内容的选择,提高以学定教的精准度、包容度。
丰富的数字资源为大单元设计提供保障。以学校美育数字资源为例,艺术教师团队依据新课标年段素养要求,采用“普适设计”+“‘心动’设计”的策略,开发“微课程”、跨学科“微资源”,内容涵盖学科重要知识点、经典名画(乐)赏析、中华传统美育文化知识。每个资源以60秒呈现,具有“小粒度、不粘连、多元化、预植入”等特征。既能使学习者怦然心动,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便于与学生共享复用、培养泛在化的学习习惯。
(三)精准教学促进个性化学习,互动探究合作实践
一是问题情境化。英语学科智能可视化课堂中,学生借助AR智能技术,带着问题进入虚拟情境——近距离接触到虚拟的“太阳系恒星和行星”在运行,在虚拟的地球不同维度和四季不同时间,采取不同视角观看“彩虹”。这些虚实结合中的具身认知,帮助学生在单词与意义之间建立联系,在运用中习得语言,领悟自然原理。
二是探究活动化。体育学科动态自适应课堂中,通过红外智能感应识别、教育大数据、学习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实时采集学生学习障碍跑过程中产生的“绕、钻、跨”技能动作数据,并与学生历史学情数据相关联。学生在闯关升级的活动中,根据自己生成的数据,自主调整练习强度和难度,突破难点,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三是思维立体化。数学学科大概念情境化单元学习《找规律》,数学团队创建了西天取经的大情境,借助希沃平板,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中,不仅发展了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发现了找规律的不同策略方法,而且体会到齐心协力勇闯难关的西游精神,有效达成大单元的素养目标,体现了“玩中学,学中博”的博雅课堂理念。
四是实践协同化。在融合主题式专递式课堂中,博雅小学与西藏林芝市广东实验小学两所学校的三年级学生,利用classin平台,互相交流汉藏文化中的对称图形,协作完成“纹创中国”设计挑战,通过实践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理解。
(四)五彩评价及时反馈,“以评促学”形成素养
一是伴随式过程性评价,一人一空间,以伴随式的方式记录学习过程数据,贯通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轨迹,如科学学科基于新课标的“4+1”,从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索实践、态度责任、工程设计五个科学素养维度出发,将课堂观察、作品档案袋、单元与期末测评等环节,细化为28个行为指标,依托班级优化大师APP平台,对日常课堂的学习、作业、交流、实践等行为进行伴随式识别、记录,生成以新课标思维目标为基准的学生多维度评价雷达图、饼状图,将学生年度过程性评价的具像化,生成学月、学期科学素养报告。技术赋能的伴随式过程评价,证据更多元和多样全面,评价路径(方式)更科学和便捷,评价结果更客观公正,实现智慧评价基于数据证据监测全程化、结果可视化特征。
二是无纸笔表现性评价,在小学低段,无纸笔表现性评价是期末综合素质测评的主要形式。基于各学科知识图谱的融合,科学设计表现性评价量规,开展游园闯关、实践体验、项目学评的“新年乐评”、“六一嘉年华”等评价活动,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行为表现、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等,凸显智慧评价基于数据证据方式多样化特征。一生一卡,建立学生个性化档案袋,明确智慧评价基于数据证据形式个性化特征。
三是智学智练学业评价,支持学生在学习中及时自测自评,依据学业质量标准,按照典型情境、关键情境、综合情境三个水平设计练习,学生可以日常即学即练,体现了操作自主化、反馈及时化、测评全面化。将期末考试数据与平时积淀的背景数据、学习环境数据、学习经历数据、学习状态数据等联系起来,多维度对学生学业质量进行标准化分析,生成可视化报告,直观显示学生的增值状况,精准定位学生个性化需求,助力教师精准教学。
二、智慧教研牢基础,促进教研训一体化
以“一心四环四精四化”智慧课堂教学模型为抓手,将全体教师卷入模型的研究、实践和修订中,通过一体化的教科研训,实现教师整体专业素养的提升。
(一)双线教研共成长
从集体备课线上线下相结合、听评课强化教学过程切片研究、跨学科课程打造整合教研空间三条路径,让教研社群在网络协同下实现精准教研。自启用起,教师教研活跃度100%,累计优质校本资源(教案、课件)共137份。
一是平台建设是前提。主要使用希沃信鸽、classin平台,通过网络环境下的协作,打造一个具备网络化、开放性、便捷性的智慧教研平台,降低沟通成本,进行高效的课程打磨。
二是程序优化是保障。围绕大单元教学的设计、研讨、实施、评价,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从“构建社群”、“协同备课”、“协同听课”、“协同评课”、“互助反思”到“资源沉淀”,通过一站式的协同教研。
三是管理机制是基石。运用classin智慧教研平台,让所有教师参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阶段和六个教研环节,为探寻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轨迹、提升教研制度和文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是研究氛围是关键。学校智慧教研强调多元主体协同参与,让“萝卜炒萝卜”的教研不再重现,有助于不同层次类型教师间的碰撞和交流,激发教师研究热情,形成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教研的凭据从个体经验感觉走向事实和数据,从注重结果走向注重过程,从静态的数据走向动态的数据,从结果性数据走向伴随性数据,让教研更具科学的理性。
(二)智慧评课讲方法
一是希沃智慧课堂观察系统记录数据。希沃智慧课堂观察系统对教师课堂思维引导和教学时间分配进行数据记录。课堂思维引导包括课堂实录、其中记录问答次数和问答总时长、最长发言的问题、回答的时间记录,进而对教师问题类型分为简单型、自问自答型、无响应型三类并记录各占百分比,详细的对课堂教学进行切片式研究,凸显课堂思维型特征。教学时间分配部分记录讲授时长、讲授字数及平均语速,对教师授课、师生互动和其他进行数据分析,从记录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过程中,支持教师课堂决策。
二是教师观评课借助智慧软件搭建平台。繁杂的日常工作加剧了教师换课、调课困难,为打破时空局限性,使用Classin进行现场直播、录课,教师可随时随地进入课堂观看,自由发表观课评论,实时交流探讨。上课教师提前上传教学设计、课件、作业设计等,供观课教师查看,支持教师全方位质性观评课,促进教师间、学科间的沟通和联系,助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
作者:林晓宇 范雪瑶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