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赋能 精准育人——“五育融合”下的数字画像助力学生全面发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2024-05-14 10:57:20 所属栏目:案例实践

技术创新必须服务于育人,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必须倾听一线教师的需求。在实施数字画像项目的过程中,南区形成了首席信息官牵头,学科教师提出具体需求,技术支持与管理组直接回应教师或向技术企业反馈的校内合作模式。在此基础上,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和创新符合教师的真实需求,接受度和利用率高;同时,教师主动思考和探索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数字素养显著提高,形成了南区智慧课堂备课“五步走”,并沉淀出一批优质课例。

本文大概

读完共需

分钟

为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发展智慧教育,促进智慧教育领域经验总结和互学互鉴,加强优秀案例分享和国际传播,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指导下,“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秘书处与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华中、西北)开展了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经过申报或推荐、案例撰写培训和修改、专家遴选、公示等环节,共确定324个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其中区域发展类74个、学校实践类226个、解决方案类12个、研究成果类12个。

本期为您带来学校实践类智慧教育优秀案例:数据赋能 精准育人——“五育融合”下的数字画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建设方案:“一台三维五环”

川大附小南区学校的儿童成长数字画像建设是建立在学校生态系统变革的基础上的,现已建立了“一台三维五环”的模型(图1)。即以“云上南区”数据应用平台为基础,以“?(审辩),%(合作),℃(温度)”三维教育理念为核心,以“定指标--建模型-做课程--采数据--做分析”的数据应用完整闭环为行动指南,逐步形成主体多元、内容多维、方法多样、成长多态的立体、科学、精准评价体系。

图片

图1 “一台 三维 五环”模型

(一)打造“云上南区”数字应用平台,链通学校数据全场景

“云上南区”是一套校级数字基座,支持多种教育教学场景的应用在上面运行和产生数据,用数据驱动教学和学校管理,强调各场景学习成长过程中伴随性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建成基于南区儿童成长的数字画像体系的数字学生模型,通过教育数据的设计和动静态混合的评价工具,构建精准分层的多元主体数据反馈机制,多维呈现学生学习效度,让学习历程清晰可见。

(二)聚焦“三个符号”指标体系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川大附小南区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具有南区符号的面向未来的人,即“?(审辩),%(合作),℃(温度)”。为保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南区学校邀请了北师大和华东师大的专家对评价指标进行了修正,一线教师全部参与,最终形成了4层5维144个面向不同学段的具体指标。

(三)基于五育融合的数据评价打造“以终为始”的课程体系

秉持育人目标,南区课程建设在开校三年内迅速成长,形成课程建构角度“目标-课程-评价-目标”的操作闭环和智慧教育生态角度“定指标--建模型--做课程--采数据--做分析”的数据应用完整闭环,课程的研发和优化具有组织、管理、人员、技术上的保障。儿童数字画像成为了育人效果达成的“质检仪”和“指挥棒”。

(四)构建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场景,汇聚学生伴随式数据

一是打造五个沉浸式智慧实践应用场景。南区儿童成长数字画像系统涵盖了“脑科学+感统”、“班级评价”、“在线教研”、“体质健康”、“全阅读”五大场景,通过数字化过程,打破学科界限。以课程为依托,聚焦五大核心学习能力的提升,关注学生心理、生理全方位的健康发展,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推动教师更加准确地把握教学定位。

二是以多元途径为手段,采集学生过程性数据。在云上南区平台,教师根据年级组、教研组共同拟定的评价指标,针对学生具体行为,通过教室大屏、手机app端、二维码卡片(教师随堂发放,家长扫码加分)三种途径对学生进行随堂或周期性的增值性评价。教室大屏可以实现学生表现进行即时评价,手机app方便进行周期性批量评价,而二维码卡片可促进家校联动,并成为“南区学分银行”的“货币”之一。

三是形成五育融合的学生数字画像。学期末,每位南区家长的手机app都接收到了专属于自己孩子的数字画像,内容包括:五育融合,覆盖“德智体美劳”五育下的全部学科和活动。学生学习实践五大运用场景、获奖和活动记录、实践记录、作品照片等。“三个符号”下的数据呈现,体现育人目标的校本化表达。融合学生自评、家长评和老师评等。智能评语系统能以学生评价记录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评语语言参考。

二、应用情况:画现在,更画未来

(一)数据分析反馈看见儿童成长新可能

针对个体学生,可以针对异常数据进行规律总结、教育启示或异常先想想行为预警。“上学困难户”小Y的转变就是例子。从小Y的成长数据来看,学期初仅有少量的学习兴趣增值性评价记录,但团队合作的评价指标得分较高。经过学校教师团队的分析认为,需要进行教学的优化和采用多元激励的策略,进一步激发小Y学习兴趣,同时还应重视同伴影响,在班级里发展“同学夸夸群”,让小Y感受到班级的温暖。随着相关教育措施的落实,小Y的成长数据在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方面显著提高,学业成果也相应增长,各项评价指标趋好。小Y终于从“上学困难户”成为了“学习成长之星”。家长的焦虑的到减缓,班级的氛围更加融洽。

(二)数据分析反馈为教师提供更精准有效的策略参考

体育组老师通过对体育学科在小学低段的课程标准、素养培养要求和课堂实施实际需求,制订了“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团结合作、遵守规则、身体素质、敢于展示”6项评价指标。在具体的实施中,通过对2个年级共8个班的具体评价数据分析,教师对二年级体育学科中出现的课堂规则类指标偏高的情况,进行课堂常规管理情况的专项教研,对近期课堂中出现的相关规则问题和当前教学策略和措施进行分析,并提出下一步优化方案。

(三)数据分析反馈为教育治理提供精准依据和策略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可通过电脑及移动终端等随时随地进入评价网络系统,借助系统的各种软件和工具,实施智能化、可视化、实时化管理。据此可以掌控全局,把握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监测动态,了解学生发展变化情况;防控风险,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学习问题、教育问题等预警信息进行及时处理;检验效益,了解教育政策、计划、举措等实施后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实施考核,对学校管理、教师教学等进行考核;获取信息,根据系统生成的数据报告和政策建议制定教育政策,改变治理策略。

三、项目创新及经验总结

(一)基于长期主义、深耕学校实际的“三元四同五化”家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

在南区学生数字画像的三年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三元四同五化”家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图2)。其中,“三元”是学校、家庭和合作企业三方参与的运行机制,“四同”是校企双方共同建设符合育人需求的平台、共同实施育人目标实现的过程、共同改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发展实现合作共赢的可持续,“五化”是为了儿童数字画像更客观和立体,最终实现育人目标。专业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基础、常态化的使用平台是根本、场景化丰富多维度的应用是关键、数据化伴随式的收集是核心、多元化的学生发展路径是目的。

图片

图2 三元四同五化家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二)基于真实教育需求的功能可变性模块搭建

教师真正成为“产品经理”,与技术团队一道梳理业务流程,整理需求,共同开发。例如,在疫情期间有大量个人健康信息需要收集,数据量大,排查难度高,需要全员收集且涉及隐私不便使用未经认可的第三方平台,学校迅速联系技术企业,和防疫教师一道整理学校“晨午检”和“健康信息填报”工作要求,开发适用的模块模板,学校领导、防疫教师和班主任可以实时掌握健康信息填报情况,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三)聚焦育人目标、重过程数据的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直接反映学校育人目标和评价导向,直接指导学校各项课程实践,直接决定了所收集的评价数据的分析价值和反馈意义,因此“定指标”在项目中具有关键意义,南区总结出了“三符合”“三结合”、“三可以”的具体设计原则。体现目标导向的“三符合”,指标设计必须符合“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必须符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必须符合基本的政策标准和区域相关标准。体现校本特色的“三结合”,指标设计要结合学校育人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结合课程开展的实际情况;体现精准分析价值的“三可以”,数字画像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为了实现精准分析和反馈,所设计的指标必须指向具体的行为,“可聚焦、可观察,可分析”

(四)基于数字画像的智慧运用场景中的课堂变革

校内常态化的智慧运用场景和可以延伸到校外的网络空间,两者相互融合形成了学生的个人学习空间,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促进深度学习发生。在南区智慧体育课堂,通过智能手环,教师可实时了解班级每个孩子的心率情况,并以此确定学生下一阶段的训练任务强度。课后,通过“云上南区”线上学习任务发布,可支持学习活动在家中开展。通过基于学生心率数据的家庭训练计划,支持学生个性化的弹性学习。在非正式学习环境中学生能根据自身数据自主进行学习策略选择,从教学角度实现了基于学情的动态分组,学生也学习将数据作为一种评价依据,为自己确定个性化学习策略,推动“学会学习”素养的培养。

(五)形成自我赋能、合作共生的数字时代教师队伍

技术创新必须服务于育人,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必须倾听一线教师的需求。在实施数字画像项目的过程中,南区形成了首席信息官牵头,学科教师提出具体需求,技术支持与管理组直接回应教师或向技术企业反馈的校内合作模式。在此基础上,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和创新符合教师的真实需求,接受度和利用率高;同时,教师主动思考和探索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数字素养显著提高,形成了南区智慧课堂备课“五步走”,并沉淀出一批优质课例。

 

作者:金艳 王瑞枫 姜莱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标签: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版权申明:本网站内容均为本站原创文章或网友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转载亦请申明来源.

上一篇:基于学生视力数据的家校视力健康协同共育机制构建
下一篇:建立校外辅导员资源库,家校社携手少先队“线上”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