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发展智慧教育,促进智慧教育领域经验总结和互学互鉴,加强优秀案例分享和国际传播,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指导下,“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秘书处与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华中、西北)开展了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经过申报或推荐、案例撰写培训和修改、专家遴选、公示等环节,共确定324个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其中区域发展类74个、学校实践类226个、解决方案类12个、研究成果类12个。
本期为您带来学校实践类智慧教育优秀案例:智慧劳动教室引领教学方式变革的探索与实践
一、智慧劳动教室人工智能助力实现五育融合
在智慧劳动教室的各个项目中,学生们将通过动手实践,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如机器人编程、智能物联管理等,这些都将成为学生们未来职业道路上的重要技能。同时,通过与同学的合作,学生也将学会如何团队合作、如何解决问题,这些技能将在他们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走进智慧劳动教室,可以看到,教室充分融合了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智能教学体验。同时,教室还支持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学习特点和优势。
二、圆桌会议式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学生切身体验
在圆桌会议式教学中,教师会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的学生中都有着不同的分工和任务。然后,教师会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讨论材料和问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学生们可以通过讨论和交流来巩固自己的知识,也可以从其他人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在智慧劳动教室里,通过圆桌会议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在平等交流的前提下提升了沟通和协作的能力。智慧劳动教室还注重学生们的实际体验,在探索信息技术下的万物互联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发现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了他们对未来事物发展趋势的兴趣。
三、课题项目支撑生命视野深化劳动教育
在智慧劳动教室中,围绕生命视野下的智慧劳动教育展开,具体有机器人孵小鸡、机器人种植植物、机器人管理花园等课题项目。目前,机器人孵小鸡项目已经正式开展,并取得一定成效。在孵小鸡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了解和应用温度控制、湿度控制、翻蛋等技术,通过编写程序控制温度和湿度等参数,来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整个孵化过程的效率和可靠性,以保证小鸡的完美出生。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以下是机器人孵小鸡项目课程的大致实施过程。
一是课前准备阶段。为了更好的开展好机器人孵小鸡课程,确定上课的方式是以圆桌会议的形式开展。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学习,我们把学生分成了6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其中有1人为组长,1人为记录员,其他组员在组长的安排下都有分工。学生在课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收集有关小鸡孵化的相关资料等等,为上课的议题做准备。
二是课上交流操作阶段。每次课程的主题大致都是根据孵小鸡的进程而确定的。每次上完课会提问学生,下节课你们觉得应该要讨论什么主题?这样,在学生的共同交流下,得出下次课的主题。每次上课,先是提出主题,再是组内交流讨论主题,然后是小组代表汇报,最后是共同交流形成共识。
三是课后反思阶段。回顾与反思整个课程安排,课程融合了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多门学科,做到了多学科融合,五育并举,多方面协同育人。当然,我们的课程其实还可以做得更加的完善。比如后期小鸡饲养的过程,可以融入语文学科、数学学科等相关领域的知识。
作者:蒋诚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