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产教融合课程、评审标准及建设体系

来源:高校教师服务工作室 2024-05-14 10:44:41 所属栏目:专家观点

"产教融合 "通常指的是产业和教育的融合,是一种将产业界和教育界紧密结合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更好地满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使教育更贴近实际产业需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产教融合课程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关注。通过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确保教育与产业需求更好地契合,最终达到培养更具实际能力的人才的目标。

本文大概

读完共需

分钟

定义:什么是产教融合课程

"产教融合"通常指的是产业和教育的融合,是一种将产业界和教育界紧密结合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更好地满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使教育更贴近实际产业需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以下是一些产教融合的关键特点和实践方法:

产业需求导向:教育机构和产业界紧密合作,深入了解产业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之更符合实际用人需求。

实践性强化: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例如实习、项目合作等,以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顺利地适应职业环境。

联合研发:产业界和教育机构共同进行研发项目,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为实际应用,加强双方在创新领域的合作。

双向培训:不仅是学生受益,也包括在职人员的培训。产业界可以提供实际经验和最新的行业知识,教育机构则能够提供更系统的理论知识。

人才共享:促进人才的共享和流动,例如企业员工到学校任教,学校教师到企业实习,以增进双方的理解和合作。

建立产教合作平台:设立专门的产教合作平台,为企业和教育机构提供交流的渠道,促进信息流通和资源共享。

标准:产教融合课程的评审标准

参考《江苏省产教融合一流课程的建设指标》

评价指标 参考分值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1.建设基础(10分)

1.1 课程为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已至少完成两轮课程教学的本科课程,建设基础良好,在同类课程中具有鲜明的产教融合特色。

3

1.2 注重在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观念、原则方法和精神指向;课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结合专业生产实践合理融入劳动教育目标,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明显;课程育人效果良好。★

5

1.3 校企共同研制课程目标、培养标准、教学计划,共同开展课程建设、开发课程模块、完善教学内容。数字化转型较好,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能有效支持多方协同实施课程教学。

2

2.教学团队(12分)

2.1课程负责人由具有企业背景或有近三年行业企业工程实践经历、具有高级职称的“双师型”教师或产业教授担任,优先支持由江苏省产业教授(本科类)担任课程负责人的课程。★

5

2.2具有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课程教学团队,建立专任教师工程实践与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提升的机制。专任教师每3年须有累计不少于4个月到企业或一线的实践经历。无师德师风问题。

2

2.3课程教学团队有支撑课程教学目标、围绕课程教学内容开展产业前沿技术开发、行业主流新品研发或应用项目实施等方面的产学研深度合作基础,共同完成课程目标、教学大纲、课程资源开发、课程教学及考核评价等一系列课程改革工作。

2

2.4教学团队成员分工明确,通过组建专门基层教学组织,常态化开展课程建设、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教学研讨活动,协同提升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的组织能力。

3

3.课程目标

8分)

3.1 打破知识传授主导的传统课程模式,课程目标符合学校定位,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需要,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3

3.2 参照各类专业认证(评估)指标体系,课程目标具有可量化的学习成果,能够体现对人才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的支撑,在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

5

4.课程内容

25分)

4.1坚持立德树人,充分挖掘和运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作为重要授课内容。

5

4.2 教学资源储备丰富,融合高校基础理论研究和行业企业实践应用特长,合作开发建设数字图书、慕课、微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项目案例库等优质数字教学资源。

5

4.3紧扣产业技术发展与应用的主流和前沿,及时将科学研究新进展、实践应用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体现课程内容先进性,每年保持一定比例的内容更新。★

5

4.4 课程内容应充分结合行业产业的真实应用场景、应用经验、应用要求、实施规范和流程,以及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等真实工作要素,体现课程内容的应用性,高校、行业企业内容分配合理,实践课时比重不少于30%。★

5

4.5 通过校企合作开展的产学研项目,将真实研发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项目或案例,提升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

5

5.教学方法(20分)

5.1课程教学过程基于产教协同共同实施,促进真实场景下的真学真做,能够将理论学习、知识转化、能力培养有机贯穿于课程整体教学中。

5

5.2鼓励以真实项目(案例)为载体,开展案例式教学、项目化教学和任务式教学等实践驱动的新型教学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

5

5.3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充分利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全部或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在行业企业真实场景下完成。

5

5.4有效利用网络(在线)课程平台、移动终端学习平台,与学生建立交流、互动和评价通道。

5

6.考核评价

15分)

6.1积极开展课程形成性评价改革,坚持过程性评价,突出实践性成果,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以文案、报告、作品、方案等为载体的团队式、小组化考核。★

10

6.2 课程实施效果好,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优秀。

3

6.3 根据各类专业认证(评估)的指标要求,开展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并持续改进。

2

7.建设措施(5分)

合理规划课程后续建设工作,课程建设责任到人,课程内容更新及时,配套建设经费到位,数字化转型成功,能够按时完成课程建设任务。

5

8.特色成效

5分)

课程质量得到行业企业专家和高校同行专家认可,学生满意度高,可同时服务于高校和企业培训,课程建设及改革经验的示范推广价值高。

5

:★为重点观测指标。

如何开展产教融合课程的建设?

开展产教融合课程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学校、企业和政府等多方的积极参与。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你在开展产教融合课程建设时更加有针对性:

1. 需求调研:与产业界展开深入地对话,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技能需求和用人标准。这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召开座谈会、进行调查研究等方式来实现。

2. 制定课程目标:根据需求调研的结果,制定产教融合课程的明确目标。识别关键技能、知识领域,并确保课程内容与实际用人需求紧密契合。

3. 教学团队建设:建立一个包括学校教师和产业界专业人士的跨领域教学团队。这样的团队能够保证课程内容的实际性和专业性。

4. 合作机构建立: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确保课程的实践环节可以在真实的产业环境中进行。这包括实习、项目合作、实地考察等。

5. 课程设计与更新: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使之与产业的技术和需求保持同步。灵活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6. 学科交叉:鼓励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合作,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产教融合课程通常需要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以更好地满足综合性技能的培养需求。

7. 实践环节设置:在课程中增加实践环节,如实习、实训项目、模拟项目等,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

8. 评估体系建设:建立全面的评估体系,包括学科知识、操作技能、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评估,以确保学生毕业后具备产业需要的素质。

9. 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使学校和企业能够及时分享关于市场趋势、技术更新等方面的信息。

10. 政策支持: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包括资金、政策倾斜、产教融合项目的立项等,以促进产教融合课程的顺利推进。

产教融合课程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关注。通过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确保教育与产业需求更好地契合,最终达到培养更具实际能力的人才的目标。

标签:智慧教育

版权申明:本网站内容均为本站原创文章或网友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转载亦请申明来源.

上一篇:王志军:国际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创新
下一篇:黄荣怀:提升数字素养:从容应对人工智能发展新浪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