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数字未来中心,培养新商科高水平人才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2024-05-11 11:23:03 所属栏目:案例实践

实行分层分类精准培训,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究、技能竞赛、培训考核、评课观摩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的能力,同时营造数字教育生态、文化。一是以赛促教。举行数字教育技能竞赛,评选数字教育示范课程、观摩课程,树立典型宣传激励。二是分类培训。设立数字教育应用方法的网站专栏,针对不同层次教师的进行数字教育技能分类培训、新入职教师培训、网络培训,实现教师数字教育技能培训全覆盖,2022年,先后举办数字教育个性化专题培训7场,500余人次参加。三是教研相长。

本文大概

读完共需

分钟

为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发展智慧教育,促进智慧教育领域经验总结和互学互鉴,加强优秀案例分享和国际传播,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指导下,“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秘书处与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华中、西北)开展了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经过申报或推荐、案例撰写培训和修改、专家遴选、公示等环节,共确定324个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其中区域发展类74个、学校实践类226个、解决方案类12个、研究成果类12个。

本期为您带来学校实践类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创建数字未来中心,培养新商科高水平人才

 

一、理念构建

(一)树立“以生为本、自定节奏、学习驱动”的商科人才培养新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建设智慧教学一体化平台和新维教学空间,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教师、上课时间、上课形式等,可以自由转换专业和智能选修双学位,将学习选择权和自主权还给学生,突破了学院及专业行政壁垒,为学生提供了开放、平等的学习机会,形成“一人一方案”、“千人千面孔”的个性化培养方案,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实现了自定节奏的学习。基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使命更加清晰,使命驱动的学习成效得到大大提升。

(二)构建“个性需求、能力导向、数字赋能”的商科人才培养新模式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差异性,注重能力培养,重新定位商科人才培养目标、重构商科课程体系、重组教学管理模式等,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有效提升了商科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教师可以在线进行集体教研、考试、评阅、录入成绩、实时评教,在新维空间可以随时掌握自己的实时教学情况;学生可以自动生成AI学习笔记,教学热词自动关联视频节点,线上AI虚拟助学等。多年的实践,学校凝练形成了“个性需求、能力导向、数字赋能”的商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得到社会同行的广泛认可和充分肯定。

(三)打造“立足课程、服务师生、提升品质”的商科课程管理新机制

依托数字技术建立课程中心和学分银行,从以专业管理为主导,转变为以课程管理为中心,学校直接面对教师课程,打破了传统专业管理模式、行政管理模式约束,突破部分课程长期得不到更新或长期被个别教师包干的状况,建立起以课程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选修人数等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新模式,打造了“立足课程、服务师生、提升品质”的课程管理新机制。倒逼教师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学校优质课程数量大幅增加,学生满意度明显提升,大大激发了教师参与数字化精品课程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路径实施

(一)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北京工商大学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突出战略导向,成立机构、组建专班,制定发展规划与落实方案,强化顶层设计。一是将数字化转型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包括“十四五”发展规划、学校“十大重点工作任务”,研制《北京工商大学关于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意见》,明确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保障举措。二是成立数字未来中心。将其作为专门机构负责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导与推进工作,成为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发动机”,促进数字技术与人才培养各环节的深度融合。三是建立数字化转型联合项目组。由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组建数字化转型联合项目组,跨部门高效协同开展工作,建立清单化、网格化的管理模式,确保任务落实落细。

(二)试点先行,着力重塑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校创建国际(数字)经管学院,作为数字化转型 “试验田”,进一步落实改革理念和实施方案。一是依托国际(数字)经管学院创建“数字+”交叉融合专业。包括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数字贸易、金融科技、数智旅游等,培养“数字+”人才。二是形成数字时代经管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社会用人需求与培养目标,建立社会需求--知识能力--课程体系的“CBE”、“OBE”映射模型,匹配数字时代用人需求。三是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学生学习个性需求。依托平台和新维教学空间,学生可自主选择课程、教师、上课时间等,突破时空限制,并可转换专业和智能修读多学科课程,形成“一人一方案”、“千人千面孔”的个性化培养方案,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有效促进教育教学方式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三)多管齐下,全力打造新型人才培养课程群

依托数字未来中心,建立公共智慧教室、虚拟教研室、新文科实验室、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融合媒体中心等,营造覆盖全校“互联互通、直录直播、资源共享”的智慧教学环境。打造智慧教学一体化平台,运用数字技术构建以课程管理为中心的新型线上教学空间,推动实现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管理数字化改革。一是扩大优质课程资源,打造带有学校特色的数字课程群。“智慧教学一体化平台”上线了本校优质课程,其中多门课程首批亮相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同时依托校内融媒体中心的广电级金课录制设施,打造带有学校特色的在线商业课程资源,在一体化平台上形成了全学科、全链条的“课程超市”和“云上课堂”。学生时时处处可通过平台学习校内课程直播或录播课程。二是以专业管理为主导转变为以课程管理为中心。以数字未来中心为依托,聚焦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重构数字课程体系,底层设置全校通识基础与公共必修课程群组,中层设置以学科为单位的多学科课程群组,顶层设置特色专业课程群组。学生根据学习需求,通过一体化平台可在全校范围内跨专业选择上述课组课程与相应教师,打破传统专业管理模式,建立起以选修人数、学生满意度等作为指标评价课程质量的新模式。

(四)开拓创新,聚力搭建教学一体化平台

教学管理一体化平台是数字未来中心建设的重点项目,平台运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新兴技术,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实现“一站式”管理与服务,提高了教育服务供给的个性化、自主化、智能化水平。一是实现教学过程数字化。学生层面,可通过平台观看已开设课程的直播或录播课程,并在学习页面融入了AI多模式识别技术,将授课内容通过语音实时识别成文字,课件内容自动提取,精准跳转到相关视频节点进行学习。教师层面,教师可在平台自建主讲课程,线上备课、发布练习、布置作业、在线考试等。此外,一体化平台具备新维教学空间及虚拟教研功能,师生可在此互动、答疑、讨论并开展异地跨校教研,构建了灵活、高效、多样的教学共同体,实现了自主式、探究式、协作式的智能化教与教。二是实现资源应用数字化。一体化平台汇聚了全国数百门精品课程,及校内特色课程,形成了全学科、全链条的“课程超市”和“云上课堂”。建设了百门课程的知识图谱和学科专业知识星球,学生可通过知识谱图实现知识点的精准搜索,便于学生课后复习,也可通过知识点挂载的测试自检能力达成程度。教师们还可利用平台在线编辑工具简单迅速进行课程剪辑和制作,形成微课、MOOC,真正激活资源应用价值。三是实现管理流程数字化。目前,学校教学管理业务基本实现了线上申请、审批与处理,提升了管理的规范性和精细化程度。建设了课程中心和学分银行,学生可进行个性自主选课、多专业学习,并智能认证、积累与转换多种类学习成果,形成学分银行。平台还可自动判断学生多专业学业完成情况,为学生自助申请跨专业毕业提供便利,建立了多元开放的学习模式。教学一体化管理平台体系架构图见图1。

图片

图1 教学一体化管理平台体系架构图

(五)数据赋能,切实优化智慧教学过程与评价

将智慧教学一体化平台与校内多个平台深度融合,广泛汇聚各类教学数据,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师生成长电子档案,着力构建多维度的综合性、智能化评价体系。一是以大数据为支撑,构建教学多维度评价体系。围绕知识、技能、能力、素养4个评价象限11类一级评价指标、313个指标观测点,生成学生评价矩阵图,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客观评价;通过课堂教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6个维度评价教师综合素质;通过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课程考核、课程管理等8个维度评价课程建设情况。二是依据大数据评价结果,进行个性化发展路径规划。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形成学生学业达成度报告,向学生提供智能诊断、资源推送和学业规划,提前对学业进行预警和干预,为学生个性化成长与发展提供针对性指导和帮助,将教学评价的“指挥棒”转化为助力成长的“强引擎”。三是形成教学数据中台,生成师生成长电子档案。帮助教师调整改进教学内容、优化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建立师生个性化成长电子档案,实现差异化的“教”和个性化的“学”,努力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和产业变革需要的经管类人才。

(六)能力提升,注重培养教师信息化素养

实行分层分类精准培训,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究、技能竞赛、培训考核、评课观摩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的能力,同时营造数字教育生态、文化。一是以赛促教。举行数字教育技能竞赛,评选数字教育示范课程、观摩课程,树立典型宣传激励。二是分类培训。设立数字教育应用方法的网站专栏,针对不同层次教师的进行数字教育技能分类培训、新入职教师培训、网络培训,实现教师数字教育技能培训全覆盖,2022年,先后举办数字教育个性化专题培训7场,500余人次参加。三是教研相长。鼓励开展数字教育研究,设立数字教育教改项目,发表数字教育相关文章200余篇,开展主题研讨100余次,获批软著专利10余项。

 

作者:黄先开 左敏 曹显兵 杨华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标签: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版权申明:本网站内容均为本站原创文章或网友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转载亦请申明来源.

上一篇:基于UMU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下一篇:乡村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策略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