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画像,让每个学生成长可见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2024-05-11 10:55:23 所属栏目:案例实践

在每学期末学校会给每个孩子发放属于自己的成长手册,在这份利用大数据技术生成的一生一档中,详细记录了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真正实现了“评价让每个孩子被看见”的美好愿景。借助智慧评价系统,学生们不仅尝到了追梦的“甜头”,更绘制成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成长画像,画像引导并激励他们朝向更好的自己去不懈努力。

本文大概

读完共需

分钟

为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发展智慧教育,促进智慧教育领域经验总结和互学互鉴,加强优秀案例分享和国际传播,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指导下,“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秘书处与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华中、西北)开展了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经过申报或推荐、案例撰写培训和修改、专家遴选、公示等环节,共确定324个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其中区域发展类74个、学校实践类226个、解决方案类12个、研究成果类12个。

本期为您带来学校实践类智慧教育优秀案例:数字画像,让每个学生成长可见

 

一、数字画像:集点成像,探寻数据时代评价路径

学校依托区域智慧教育工程建设,探寻大数据时代能够全面擘画学生成长过程,凸显学生成长生发点的综合评价体系。在不断地探索、实践、改进的过程中,学校形成了以闪畅综合素质评价平台为依托,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的日常点评数据,集点成像,全面呈现学生阶段成长状况的数字画像。该画像的生成与教师对学生阶段性综合评级有着本质区别,它源自于学生点滴日常表现,不以教师、家长的主观印象为转移,避免了刻板印象导致的评价偏差;它是学生校内外学习状况的全时空、全过程的全记录,科学呈现学生成长的真实状况;它跳脱纸质评价的框架,借助智慧平台实现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的相结合,有效呈现学生的成长曲线,凸显学生的成长优势,展现学生的阶段性不足,为进一步发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成长赋能;它依托网络平台,链动家校社资源,突破评价的校内局限、主题局限,实现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二、体系构建:多元多维,搭建学生素养发展平台

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代新人,构建适应学校、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学校围绕“品德好、会生活、乐学习、身心健、勇担当”学生五维发展目标,建立“三级评价指标”,形成评价多维度,主体多元化、素养全提升的立体评价模型。

(一)三级指标,数据采集立体多维

一级指标,落实五育并举的根本要求。学校一级评价指标,按照德、智、体、美、劳五大领域进行构建,在内涵和指标设置上与五育相契合,在五大一级指标的称谓上有所区别。“德育”类对应“品德好”和“勇担当”维度;“智育”类对应“乐学习”维度;“体育”类对应“身心健”维度;“美育”和“劳育”类对应“会生活”维度。这样的指标设计,一是对五大育人领域的核心指标进行校本化解构和实践,为育人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校本化基础;二是,五维指标的综合交叉,也是五大育人领域课程内容的立体交叉,为学生核心素养综合培养和多学科跨领域实施提供了可能。

二级指标,凸显基于学情的校本特色。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进行了细化,呈现出基于学情的校本化特点。“品德好”维度,内涵主要包括爱党爱国、诚实守信、孝亲尊师、遵纪守法、文明有礼、友善互助六个方面,重在学生的品德、习惯养成;“乐学习”维度,涵盖语数英、信息科技等以思维发展为主要导向的主学科,重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身心健”维度,主要评价学生的体育素养、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会生活”维度,主要评价学生的劳动素养、安全素养,以及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勇担当”维度,将学生的社会实践等活动纳入评价范畴,包括文化传承、研学实践、公益服务和海洋国防等,重在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级指标,指向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三级指标,是对二级指标在实施层面的进一步细化。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学校集结骨干教师,以新课标各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重构评价维度,优化评价指标,并对各指标的评价进行赋分管理。优化后的指标不再是对于学生学习行为目标的表述,而是学科核心素养语境下的表征,让各学科的评价真正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量质结合,学生画像全面呈现

在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重构的同时,将结构化的质性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到评价过程中。“量化”旨在通过数据的呈现,让学生对自我评价有更直观的感知,同时帮助老师科学审视自己的教学成果。例如,通过大数据平台,学生和家长可以很直观地知道一段时间学生在各个维度的表现情况,明晰各项评价的来源。这为家长有效了解学生小学学习、生活状况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学生进行自我诊断和改进指明方向。

为使评价更精准立体,仅仅有量化指标还是不够的,为此,从宏观、中观、微观方面对评价指标进行了二次逻辑构建,加入了“成长导师述评”。宏观层面为学生五个维度的培养目标;中观层面,我们从品德发展、审美素养、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劳动与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微观层面,以学业述评和活动述评的方式对学生的阶段表现进行剖析,给予成长建议。

学业述评方面,学校全体任课教师定期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课堂表现(专注度、参与度、 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思维能力)作业表现等方面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叙述,肯定学生的进步,提出改进建议;活动评价方面,我们将学生参加活动的类型、级别、难易程度以及活动表现纳入评分指标体系,并将赋分的指标融入量化评价体系中,将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二者进行耦合处理,实现了质性数据的量性转化。以此实现全活动、全过程、全数据的记录,为学生数字画像的生成提供依据。其次,将家校社主体纳入评价主体,由班主任及学科教师负责发布活动内容,由家长、学生负责提报相关信息,由活动发布者负责信息审核,由班级首席信息官负责做好监督和辅助管理,实现学生个人评价、同学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真正实现校家社评价一体化联动。

(三)机制跟进,保障系统有效运行

为保障评价系统的有效运行,学校设置了教育首席信息官(CIO)机制。该机制从学校CIO和班级CIO两个维度,构建了系统运行机制。学校CIO,由校长领衔,教学干部、德育干部、信息技术管理员构成二级管理梯队,学科干部负责带领各教研组长,基于新课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制定各学科评价指标,在学科教育教学层面保障评价的有效落地实施。德育干部层面,负责过程性评价激励措施的拟定和优化,构建积分兑换激励机制,保障“峡光超市”的运行;信息技术管理员负责平台运营、数据监控、与技术方对接等工作,维护系统的成长运行。班级CIO,由班主任领衔,由班级民主选举产生,设有白板管理员、点评记录员、光盘加分员等职务,采取轮值制度,协助教室管理智能硬件设备,进行个性点评等操作。

三、成长进阶:全面+个性,生成多元交互评价模型

 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最终实现了“3R”评价模型到素养导向的综合评价模型的进阶,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基于数字画像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见图1。

图片

图1:基于数字画像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

该综合素质评价模型基于多维度、多主体的大数据平台的评价数据采集,集合学业述评、学业写实等质性评价,形成以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为引领,以写实数据、画像呈现和交流展示为关键环节,以元认知计划、监控、调节为抓手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它搭建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一)素养为基,实现共成长双向赋能

基于数字画像的综合评价模型,让“成长”真正成为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评价模型的构成支点是各学科的核心素养,评价模型汇集的数据采集点是学生日常的表现,评价模型的建构是基于老师、家长、同伴以及学生自己日常评价的数据,评价中所形成的数字画像,是学生一段时间以来综合表现的集中展现,也是教师育人成效的集中呈现。因此,这样的评价具有双向成长指向。指向学生的综合评价和个性发展,也指向教师的课堂诊断和育人成效。这样的评价在生动性、个性化的基础上,实现了师生成长的双向赋能。

(二)动态呈现,实现伴随式即时诊断

既往评价,常常囿于时空的限制,多以纸质的结果性评价为主,缺少准确的过程性评价的内容,也因为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是相对概念,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往往陷入量化评价与结果评价、质性评价与过程评价强行捆绑的误区,而忽略了量化评价也可以体现过程性。基于数字画像的综合评价体系依托智慧平台体系,实现了采集质性数据的同时也实时采集量化数据,通过智能技术将量化数据转化为数字画像进行实时地动态直观呈现,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综合素质成长画像更清晰地了解自己,针对性做出规划和反思,从而实现全面发展、个性成长。

(三)多元参与,实现多主体协同育人

基于数字画像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见图2)的数据不仅来源于日常点评的量化数据,还包括由个人写实记录、成长导师述评、同伴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和期末多元化评价组成的质性数据系统。质性评价数据来源于不同的评价主体,从而保证了每个学生的数字画像的呈现都是多元、多维的,实现多主体协同育人样态。

图片

图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来源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贯彻落实全环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为家长和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开通平台账号,学生在参加活动后相关人员会对学生的过程表现以文字描述和评分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上传到系统平台中,作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与成长的重要参考,形成“家校社”协同的全方位育人合力。

(四)一生一档,实现点对点个性评价

在每学期末学校会给每个孩子发放属于自己的成长手册,在这份利用大数据技术生成的一生一档中,详细记录了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真正实现了“评价让每个孩子被看见”的美好愿景。借助智慧评价系统,学生们不仅尝到了追梦的“甜头”,更绘制成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成长画像,画像引导并激励他们朝向更好的自己去不懈努力。

 

作者:胡繁华 刘书芹 杨云轩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标签: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版权申明:本网站内容均为本站原创文章或网友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转载亦请申明来源.

上一篇:双师混合式课堂实践 绽放深度融合之花
下一篇: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质量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