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活即教育”理念下小学劳动课程与信息科技融合的实践案例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2024-05-07 09:51:16 所属栏目:案例实践

学校力求构建“学—思—行”动态循环的劳动课程体系,提供多元化的劳动课程选择,教学过程中视频、图像、社交美团、下厨房等app信息平台的运用也为学生复盘劳动过程、共享劳动成果提供了数字化空间,给予学生丰富的劳动体验、感悟劳动付出的艰辛,引导学生发现劳动实践的兴趣与特长。通过建立劳动工作坊,形成相应的劳动评价制度,使学生持续接受某一劳动技能教育,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最终,通过基于劳动体验的劳动创造,让劳动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精神滋养,开启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世界,走向“成事与成人”。

本文大概

读完共需

分钟

为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发展智慧教育,促进智慧教育领域经验总结和互学互鉴,加强优秀案例分享和国际传播,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指导下,“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秘书处与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华中、西北)开展了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经过申报或推荐、案例撰写培训和修改、专家遴选、公示等环节,共确定324个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其中区域发展类74个、学校实践类226个、解决方案类12个、研究成果类12个。

本期为您带来学校实践类智慧教育优秀案例:“智”联劳动 “慧”现精彩——谈“生活即教育”理念下小学劳动课程与信息科技融合的实践案例

 

一、“智”联劳动,激活课堂新样态

学校依托劳动实践基地沐“禾”园,打造“智慧农场”,将劳动教育与农耕文化、信息科技、项目化学习、社会实践等相结合,“智慧农场”种哪些植物,由学生们线上投票决定。在种植过程中,教师不仅引导学生们理解“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农耕文化内涵,还将科学学科融入其中,比如同样是在农场种植的大葱,有的长得很茂盛,有的长势就差一点,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组成项目学习研究小组,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提出自己的推测,然后用科学探究方法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在讲授作物育种、栽培、保护时,教师指导学生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周期和不同季节,从育种、选种、栽培、管理、保护等各个环节分期进行摄录,然后组合编制成生动、全面的教学录像资料,让学生集中观看、学习,方便以后使用、改进。这样,多种信息的融合、多种方法的选择、多种思维的碰撞激活学生的学习过程。

二、“慧”现精彩,构建“三同”新模式

学校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改变传统劳动课程教学模式,在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整体架构之下,以信息科技为支撑,打造“三同”新模式,创设“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学习情境,从“小”做起,逐步深入,构建了以信息科技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的跨学科领域的学习项目结构,促进学生最优发展。

(一)“STS”体系十同生共融

自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以来,学校将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作为劳动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下学生劳动需要,将传统服务性劳动和数字服务性劳动相结合,突出各自特点,在社会场域中劳动,不仅仅是走进社区、走入基地,还需关注互联网虚拟场域的新样态劳动,研发“STS”信息科技劳动教育模块化体系。学校“STS”是指以“学段(Stage)”“主题(Theme)”“策略(Strategy)”为线索构建的三维、多级模块化的劳动课程体系。

一是学段维度。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我们把学段维度的一级指标定位为小学低段、中段、高段,二级指标则为具体的每个年级。

二是主题维度。把劳动课程中的教学内容结合信息科技设置为一级指标,即3个教育大主题:数字日常生活劳动学习任务、数字生产劳动学习任务、数字服务性劳动学习任务。二级指标为每个劳动教育大主题下包含的内容不同但依次递进的10个子主题,即10个“学习任务群”: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任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三是策略维度。策略维度是指针对不同学段及主题结合信息科技设置相应的教学策略。例如在低段劳动教育课程中,为实现“数字日常生活劳动学习任务”下的“烹饪与营养”任务群,可利用信息科技围绕学生开展“制作电子菜谱”“希沃削水果大赛”“器皿猜猜看(网游版)”“智能电子交易”“观看《满汉全席》擂台赛”等系列教育活动,围绕教师开展“赣教云平台线上集体备课”“劳动教育微课竞赛”“希沃劳动知识胶囊”等活动。

本学期在尝试设计“STS”模块化体系之数字服务性劳动学习任务——学校禾美文化陈列馆云端志愿服务,从劳动准备、走进场馆、制定服务方案、服务准备、开展服务、创新成果多方面进行设计,将新技术、新工艺融入数字服务性劳动,借助互联网服务超千人次,创造多元的劳动成果。

(二)信息化赋能+同向共行

一是借助信息科技,方便获取知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己经能够通过点击鼠标就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知识内容。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学生能获取大量的劳动知识,这远比利用书本知识要简单的多。而劳动课程的教学任务就是通过对科学技术的教育与劳动实践,让学生学握有关事物的基本知识,并了解相应的技术知识与技能,从而培养理论知识与劳动实践的才能,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二是利用信息科技,讲解动作要领。劳动教育任课教师在上课时会进行课堂演示,但演示一两遍学生可能记不住。通过网络和计算机可以把劳动实践的动作全程录制下来,尤其是动作要领的特写,录制一遍,再一遍遍播放。而且还能控制播放速度,快速、慢速播放。学生在课堂上一次次观察中感知劳动技能。例如在教学《巧手制香包》手缝技能时,需要复杂步骤或者精细操作,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大屏幕和投影仪教学手缝技能,学生不必到教师跟前就能清晰地看到教师的操作方法。还可以将手缝过程录制下来,教师只需要录制一次,学生就能反复播放观看。在学生进行动作要领的学习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或者回家进行实践,让学生在手缝过程中感受劳动的快乐。

三是结合音频视频,优化教学方式。在劳动教育课堂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些活泼、轻松、生动且有趣的教育教学氛围,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技术创新能力。例如:《手工瓶花》这个劳动教育课程中,通过利用班级一体机设备进行精美的音乐和视频画面,为学生营造一种舒缓美妙的教学氛围学员们可以在抒情的音乐中欣赏到了形态各异的瓶花。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了各种形状的瓶花后,学生还可以从而产生创造思维,做出比课本上更真实更加美观的造型。因此,对音频视频的精准利用可以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育了学生的创造性。

四是共享远程资源,拓宽学生视野。在课堂中,老师们可以利用计算机上网广泛地收集有关各种建筑材料,并运用多媒体技术介绍给学生,从而扩展了学生的认识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从而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如:老师在《盆栽鲜花》一课中,把学生从互联网中收集的各种鲜花资源,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不同的鲜花造型介绍给了学生,从而激起学员们对鲜花的喜欢心情,所以不少学生跃跃欲试,都想到了自己亲手栽培的一盆鲜花。在课堂上老师介绍了栽培技巧后,与学生们共同栽培了一盆鲜花,结果许多学生都意犹未尽,在返回家后,就缠着家长种了一盆属于自己的鲜花。学生们带着盆栽鲜花在课堂中分享,利用希沃软件的“移动授课”功能,师生可以随手拍照迅速上传到电脑,图片清晰明了,深受学生喜爱,课堂关注度明显提高。

(三)家校社跨域+同频共振

开展劳动教育课程与实践需要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的力量,在协同共建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劳动教育格局。在劳动教育实施中,“劳动小能手”始终坚持以自身功能、资源为基础,协助学校更高效、更智慧地发挥主导作用,并在学校劳动课程之外,引导家庭发挥其基础作用,指导、鼓励孩子自觉自主参与家庭劳动实践。例如:学生把自己在家做饭的整个过程拍成照片或视频保存下来并制作成劳动电子回忆册,利用“小管家”微信小程序或者美食app打卡,分享自己的制作经历和感悟。在学生打卡过后,可以实现在线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家校社互评,为学生的劳动实践进行合理的评级,帮助学生体会劳动乐趣的同时也了解劳动的意义。

三、双向突破,创新方式新边界

(一)割裂走向融合:思维方式的突破与创新

信息时代下衍生出跨域融合、群体互惠和各类“共生体”。在信息化背景下,学校的劳动课程突破了割裂式的思维传统,摆脱就某一领域进行劳动教育设计的思维定式,开展融合式劳动教育。首先,打破时间壁垒,以信息科技为基础,建立低中高三学段互通的劳动课程体系,增进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构建线上与线下“劳动教育共生体”。其次,打破空间壁垒,在学科教学中借助信息科技融入劳动教育,构建学校社三方协作互通的劳动教育信息网络与线下活动衔接。此外,通过项目学习、主题学习等,引导学生运用数字媒介工具,实现线上数字劳动教育与线下劳动教育的融合。

(二)体验走向创造:教学过程的突破与创新

学校力求构建“学—思—行”动态循环的劳动课程体系,提供多元化的劳动课程选择,教学过程中视频、图像、社交美团、下厨房等app信息平台的运用也为学生复盘劳动过程、共享劳动成果提供了数字化空间,给予学生丰富的劳动体验、感悟劳动付出的艰辛,引导学生发现劳动实践的兴趣与特长。通过建立劳动工作坊,形成相应的劳动评价制度,使学生持续接受某一劳动技能教育,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最终,通过基于劳动体验的劳动创造,让劳动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精神滋养,开启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世界,走向“成事与成人”。

 

作者:郜文娟 吴永婷 许炫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标签: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版权申明:本网站内容均为本站原创文章或网友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转载亦请申明来源.

上一篇:书香润童心,智慧新阅读——利用“互联网+”智慧阅读进行有效阅
下一篇:多样验证,联系迁移,发展学生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