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人工智能 赋能教研方式的变革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2024-04-23 11:27:07 所属栏目:案例实践

授课教师在授课结束后登录智能研修平台,查看课堂观察报告,了解本节课教师授课类型、教学行为分布等,并结合本课的教学环节和参与度曲线,分析每个环节学生的参与度,精准找到需要改进的教学环节。

本文大概

读完共需

分钟

为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发展智慧教育,促进智慧教育领域经验总结和互学互鉴,加强优秀案例分享和国际传播,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指导下,“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秘书处与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华中、西北)开展了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经过申报或推荐、案例撰写培训和修改、专家遴选、公示等环节,共确定324个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其中区域发展类74个、学校实践类226个、解决方案类12个、研究成果类12个。

本期为您带来学校实践类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借助人工智能  赋能教研方式的变革

 

一、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研模式

一是开展循证评课活动。教研组组织教师借助智能研修平台的大规模教研进行二次评课,并结合智能研修平台生成的九种数据以及授课视频回放,对本节课进行精准的教学诊断。

二是借助个性化量表指导教学行为。在智能研修平台,教研组成员根据学科量表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打分,形成教师的能力矩阵直观展示了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整体评价的结果,方便授课教师了解修改教学设计的方向。

三是借助平台进行混合式磨课活动。借助央馆智能研修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的限制,教研组教师在智能研修平台开展虚拟教研室活动,进行线上磨课。

二、开展优秀教师为引领的同课异构活动

一是借助平台开展师徒共同成长教研。安排师徒关系的两位教师在央馆智能研修平台进行约课并上传教学设计,开展同课异构,促进教师成长。

二是对比授课数据,教学反思。授课结束后两位老师借助平台的课堂报告中的教学行为分布、参与度曲线、s-t分析、CH-RT图,查看和对比课堂分析报告,找到本节课的优缺点,进行教学反思。

三是教研组磨课活动,双师共成长。一次集备活动,多位教师同课异构,协同备课,在教研活动中对比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行为,达到新、优秀师教师发现教学薄弱点,共同突破,教学相长,互相学习、互相取经,使新教师和优秀教师共同成长。

三、技术赋能,精准教学反思

一是结合AI数据报告进行反思。授课教师在授课结束后登录智能研修平台,查看课堂观察报告,了解本节课教师授课类型、教学行为分布等,并结合本课的教学环节和参与度曲线,分析每个环节学生的参与度,精准找到需要改进的教学环节。

二是结合评课教师的建议进行反思。利用央馆智能研修平台上教研组成员根据量表的能力矩阵,明确教学设计的问题,针对性修改教学设计。

三是二次授课验证反思效果。在智能研修平台记录下第一次授课教学反思,并修改教学设计。后续在平台进行约课,进行二次授课,对比两次数据。

四、实施效果

一是建立教师个人周期画像。通过智能央馆平台给教师建立教学风格档案,长期跟踪和记录授课教师智能研修平台上的数据,以周、月、季度、学年为单位,建立学校教师个人的周期画像。

二是建立教师群体周期画像。通过智能研修平台,收集各教研组的教师群体授课风格,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针对性地促进学科教师的发展。

三是形成优秀课例资源库。建立云端备课档案,含教案、课件、练习资源包、数据分析报告、反思报告,创建了各学科的校本资源,形成了教研活动的资源库。

四是形成线上巡课的管理模式。学校行政及教研组长登录智能研修平台账号,查看各学科教师授课情况,从而更有效地对课堂教学实时监控,更好地实行教学精细化管理。

 

作者:陈小静 邱彦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标签: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因材施教

版权申明:本网站内容均为本站原创文章或网友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转载亦请申明来源.

上一篇:初中人工智能+课程中的变色花实验
下一篇:基于大数据的课堂观察与精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