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教育数字化,构建区域智慧教育新生态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2024-04-16 14:09:00 所属栏目:案例实践

河西区采用“政府引导,智库规划,企业参与,学校应用”的保障机制,同时与科研院所、高校、企业深度合作,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撑、专业指导与服务保障。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两方面的作用,为项目建设提供教育经费、专项经费、直达资金、地方债券、校企合作等经费保障,确保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各项目标达成。

本文大概

读完共需

分钟

为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发展智慧教育,促进智慧教育领域经验总结和互学互鉴,加强优秀案例分享和国际传播,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指导下,“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秘书处与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华中、西北)开展了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经过申报或推荐、案例撰写培训和修改、专家遴选、公示等环节,共确定324个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其中区域发展类74个、学校实践类226个、解决方案类12个、研究成果类12个。

本期为您带来区域发展类智慧教育优秀案例:推进教育数字化,构建区域智慧教育新生态

一、顶层规划,全力保障智慧教育建设

一是政策保障。河西区将智慧教育纳入《天津市河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天津市河西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制定《河西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将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列入河西区委深化改革重点项目和落实天津市“十项行动”重要举措。同时,区域结合实际分别召开不同层级的研讨会、联席会,制订并部署实施《天津市河西区“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依托区域教育云服务体系、智能技术及教育大数据,深入推进“一三七”模式。

二是机制护航。河西区采用“政府引导,智库规划,企业参与,学校应用”的保障机制,同时与科研院所、高校、企业深度合作,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撑、专业指导与服务保障。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两方面的作用,为项目建设提供教育经费、专项经费、直达资金、地方债券、校企合作等经费保障,确保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各项目标达成。

二、加快建设,全速升级教育基础环境

一是大力优化升级网络环境。建设区域网络数据中心,教育城域网扩容为100G骨干网络、万兆到校,各学校原有百兆/千兆出口网关更换为万兆出口网关,有效提高教育城域网承载能力,满足各学校教育教学实施,教学资源访问传输、监控系统统管等需求。构建网络安全防控体系,全面提升网络监管、防护和运行保障能力,有效感知网络安全威胁,过滤网络不良信息,解决安全设备老化带来的业务风险和问题,为区域提升信息化供应链水平,强化在线教育监管,保障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等提供了便捷绿色、安全可靠的网络服务通道。

二是持续完善教育教学环境。河西区在各高中学校开展创新实验室专项项目建设,已完成建设46间创新实验室,实验室资源涵盖数学、物理、生物、历史、音乐、科学等多个学科,内容有“北斗启航”“海河流域水污染”“微农场”“传统书画”等特色项目,供学生课程选择。同时立足“七大工程”建设,区域持续引入技术先进、应用成熟的智慧教育应用系统,全力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搭建平台,汇聚资源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构建统一服务平台。启动“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创建,实行统一用户管理、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个人中心,持续深化信息平台的建设与融合,配合标准开放对接体系,汇聚各类资源、教研、数据应用,以门户空间为数据智能看板和入口,面向教师、学生、管理者、家长提供覆盖教学全场景的多个应用,满足师生家长在教、学、研、管等多场景应用服务,更好实现全区教育管理、学生管理、课堂教学、资源应用的数字化与智能化。

二是聚集多方优质资源。以平台建设为基础,大资源体系建设为目标,建设面向师生的区域资源中心,与国家和市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汇聚区域“河西特色课程平台”和“河西在线课堂平台”等万余条优质资源,引入厂商名校名师资源,打造区校一体化资源池,为区域用户提供公共资源服务。

四、融合创新,持续推动教学模式变革

一是打造“空中课堂”,让线上教学“实”起来。建立“河西特色课程平台”和“河西在线课堂平台”两个在线教学平台,为全区7000教师和10万学生开通在线学习平台账号,录制3400多节微课、5000多个微视频、200多节录像课、200多节通识性课程资源。在全市率先推出初高三毕业班在线直播课,将所有课程资源通过平台直接交付到学生和家长手中,让河西学子可以安心宅在家中,通过手机、电脑、有线电视等方式自主选择优质的学习资源和在线学习指导服务。

二是打造“智慧课堂”,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实施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工程,充分运用交互式教学设备、笔记本等移动终端,带领各学科教师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研究尝试,构建起了信息化大背景下的优质课堂。例如,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制作思维导图,通过飞屏功能对比展示学生思考过程;数学教师应用专业软件带领学生动手体验;英语教师利用手写板及时获得学生学习动态数据;物理教师利用虚拟仿真实验软件带领学生进行实验。

三是打造“特色课堂”,让多彩文化“传”起来。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大力实施“同上一堂课、特色课程平台”项目,依托课程平台项目自主完成建设了一批校本特色课程。目前,已初步建立起囊括京剧、国学、茶艺、汉服、厨艺、天文、地理等58个不同种类、不同学科的具有前瞻性和时代特色的区域课程体系。

四是打造“个性课堂”,让河西学子“动”起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课程选择权交到了学生手里,尝试在各学校建立走班选课系统,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导向,从学校实际出发,合理引导,设置课程,调控班数、班额,最大限度满足学生需求。同时,初步建立起以学生发展大数据为基础的学习“诊断—矫正”体系,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和弹性作业,让实现精准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

 

作者:李伟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标签: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版权申明:本网站内容均为本站原创文章或网友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转载亦请申明来源.

上一篇:点面结合推动实现五育并举,典型场景释放数字资源势能
下一篇:构建智慧教育生态 创新性引导区域基础教育“双减”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