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区智慧教育助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2024-04-16 13:56:38 所属栏目:案例实践

针对学校多平台、多应用情况,融合智慧校园应用底座,提供通用化教育应用,为家长、教师、学生分层赋权,构建多元参与的教育应用新生态。强化大数据与空间信息的综合应用,自动化采集分析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提升教育治理智慧化水平,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各方主体减负,提升日常管理工作效率,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

本文大概

读完共需

分钟

为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发展智慧教育,促进智慧教育领域经验总结和互学互鉴,加强优秀案例分享和国际传播,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指导下,“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秘书处与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华中、西北)开展了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经过申报或推荐、案例撰写培训和修改、专家遴选、公示等环节,共确定324个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其中区域发展类74个、学校实践类226个、解决方案类12个、研究成果类12个。

本期为您带来区域发展类智慧教育优秀案例:西工区智慧教育助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坚持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推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智慧教育工作,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区统筹协同抓、专家指导引领抓的工作体系,建立“协调+督导”管理机制,定期实地调研并听取成员单位工作进展汇报,确保智慧教育建设有效助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是创新推动机制,实施智慧教育十大行动,建立行动专班,组建专家团队,采用“研究引领+项目试点”工作推进机制,结合各学校发展基础和亮点特色“一校一案”制定个性化实施方案,精准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三是坚持多元合作,深化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建立智慧教育云平台,共同推进智慧教育发展;与洛阳师范学院合作,促进成果转换,壮大河南省研究生西工培养基地;与河南省教育大数据研究院合作,全程对课程设置、信息化硬件、师资培训等项目内容进行评估,探索出多方合力、全面推动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路径。

二、坚持专家引领,锚定优质均衡发展目标

邀请北师大科技集团专家、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核心团队、河南省教育大数据研究院等专家团队,多次到西工入校开展智慧教育调研工作。在西工教育发展基础上,面向全体学校、教师征询意见建议,深挖智慧教育内涵,为智慧教育助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方向。

西工智慧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党的政策方针,围绕“爱育灵感 共创美好未来”核心理念,在西工教育“五块基石”基础上贯穿教育评价体系,利用智慧教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赋能,打造符合西工教育发展特色的“智启西工,慧育未来”智慧教育新理念,以“智慧环境、智启教学、智创课程、智育成长、智能评价、智享管理”为抓手形成西工教育发展新样态。

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为学生发展、师资配置、学校提质增效、区域精准决策提供全方位支持,实现教学、教研、评价和管理一体化协同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助力西工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创新优质均衡和高质量发展教育新生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坚持聚焦六“智”抓手,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聚焦智慧环境、智启教学、智创课程、智育成长、智能评价、智享管理“六‘智’抓手”,构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体系。

(一)加大投入力度,完善高适配智慧环境

一是高水平推进教育新基建。投入4800多万元,分三批对辖区39所中小学实施智能化、便利化改造提升,推动科教云平台、智慧黑板、护眼灯等软硬件全覆盖,师生可以充分借助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与发达地区优质资源共享,通过同上一堂课、智慧教研等线上线下交流互动,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学研双向提升、均衡发展。

二是高标准建设“一云三中心”。打造科教云平台、教育大数据管理中心、STEAM教育综合实践中心、智能科教产业研发中心“一云三中心”协同发展的“人工智能+教育”科技研发及区域产业化集群,逐步实现教育大数据支撑下的科学决策、教育治理、精准施教、个性化学习等。平台运行以来,共有3.7万余名师生参与平台互动,记录各项数据101.7万余条,实现了教育信息系统数据汇聚、治理和共享,充分适配学生的个性化、专业性、人文素质需求,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学习与评价质效。

三是提升优化网络环境。实施网络提升行动,实现区域学校百兆光纤全覆盖。依托智慧教室及智慧教研等工具和平台,强化数智赋能,搭建支持教研培一体化发展的智慧教研环境,实现与北师大附小、史家胡同小学、中关村一小等名校云上教研、培训、教学常态化推进,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整合优秀教师教学设计、课件、微课、课堂实录等资源,协同创生区域特色教学和教研资源库,扩大优质资源的辐射范围,推进区域教研的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已完成7000个区域优质教学资源上传,共享省外名校资源10000余个。通过搭建智慧教研平台,收集汇聚教师教学、教研数据及个性化分析报告,改变校本教研模式,区校优质教育资源,构建数据支持下的智慧教研环境,进一步打造高水平智慧型教师队伍,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实施智启教学,优化高质量课堂建设

一是推进教学方式改革。课堂上学生借助实物和多媒体资料等学习资源,进行动手探索、分享、交流、展示、表达,真正掌握学习主动权。依托智慧教育设备加强课堂交流互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造动手体验、沉浸式学习环境,提升学生智能。同时为教师形成课堂教学精准画像,推动教师向名师转型。

二是构建“双减”下能力进阶的作业设计。通过智慧教学平台形成结构化作业资源库,将作业分为基础类(学习理解)、提高类(应用实践)和拓展创新类(迁移创新)三个层次,基于大单元主题编制题目,为作业分层设置和精准分析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实施新课标下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围绕区域步骤教学、主题学科融合教学、体艺教学,结合新课程标准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借助智慧教育平台的能力素养精准诊断功能,打造新课标下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智创课程,促进五育课程高品质提升

一是建设非学科数字化课程。强调跨学科、综合化,以项目式、情境类的方式融合多门学科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掌握知识技能、锻炼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原有课程体系基础上,数字赋能食育文化、节日节点、社团活动、校外研学等8类课程,为区域各学校学生提供线上线下联合、形态灵活多样的课程,发展学生天赋。

二是建设学科主题融合数字化课程。按照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理念,发挥智慧工具优势,结合区域主题学科融合、大阅读、数学实体化、英语童话剧、思政讨论等10个学科系列课程,实现学科教育资源跨校共享,推动现有课程资源浏览服务向在线诊断课程服务转变,实现课程精准推送、自主选择,打造兼顾规模培养和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通过智慧手段推进五育融合,有效提升育人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建设人工智能课程。依托科学创客基地、人工智能中心和小小科学家实验室,一二年级开设科学素养课程,三四年级开设编程课程,五六年级开设信息奥赛课程,引导学生探索人工智能领域新知识,培养学生跨学科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目前,区域400余名学生荣获机器人大赛奖项,白马小学获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冠军。

(四)强化智育成长,助力师生靶向性高素养全面发展

一是开展常态化、过程性教师培育工程。实施“名校名园名师”培育计划,以师生个性化需求为导向,通过“云教研、云培训、云讲堂”,系统推进教师培训,建立教师教研共同体,带动各学段各学科优质发展,教师整体能力素养大幅提升,350余人荣获省市特级教师、名师,师资队伍更加优质均衡。

二是开展师生身心健康教育,促进健康成长。坚持教师成长三个面向(面向专业、面向自己、面向学生),将阅读与实践、专业培训与心理健康培训有机融合,促进老师自我教育,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实现自我提升,争做“四有”好教师。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发展数据库,开展心理筛查与评估,客观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状况,针对性地实施心理辅导与干预,为学生提供适切的心理健康服务与支持,培养具备健全优秀人格的未来人才。

三是开展全学段家长定期培训,助力家校协同育人。依托智能育人平台,基于北师大已有优秀家校协同育人案例,每月实施一次家长培训,强化学校、家庭、社会各领域联动育人,巩固教育合力,为学生成长提供一致性支持力量,共同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五)探索智能评价,深化综合评价科学育人

一是优化综合素质评价。整合西工区学生综合素养评价平台,优化“五块基石”46个项目量化评价指标,强化办学质量导向,在课程中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推动从简单等级评分走向学习增值评价,实现从“对学生的评价”到“为了学生发展而评价”的理念转变,构建面向过程、人机结合、多方参与的发展性多元评价机制,促进教、学、评一体化发展。每学期为学生生成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实现精准育人。

二是探索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评价。采集学生学习过程、学业质量等方面数据,围绕学生在知识点掌握、学科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等方面指标,生成个性化、可视化分析报告,为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策略指导,实现学生的个性学和教师的精准教,切实为教学减负提质增效。

(六)推动智享管理,强化智慧教育高效治理

针对学校多平台、多应用情况,融合智慧校园应用底座,提供通用化教育应用,为家长、教师、学生分层赋权,构建多元参与的教育应用新生态。强化大数据与空间信息的综合应用,自动化采集分析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提升教育治理智慧化水平,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各方主体减负,提升日常管理工作效率,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

四、经验总结

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西工区多措并举,借助智慧化手段,优化西工课堂教学模式、深化“双减”、赋能教师发展、深化评价改革、创新西工城乡教育供给,为学生培养、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育人和区域教育均衡及发展提供新模式,助力义务教育内涵式、优质化发展。

一是强化学有优教。五年来,投入约5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9所,新增校舍4.5万平方米,新增学位7500余个,改造提升运动场13万平方米,持续扩大教育资源。实施名校特色品牌战略,与北师大、天津大学等名校联合办学。创新“组团发展”模式,统筹中心城区与边缘城区学校一体化改革发展,组建红山、白马、芳林等六大教育集团,打造7个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在办好家门口每一所学校的基础上,连续六年实现零择校,全面破解义务教育“择校热”“大班额”等难题,确保区域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二是激发内生活力。深化“县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改革,创新“副校级校聘区评”人事制度,建立教师、校长交流轮岗长效机制,树立专业立身、教育家办学导向,师资水平差距不断缩小,人才活力持续迸发。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推动教学方式从“教师教”转向“学生自主学”,实施精准化分层教学,推进项目式、问题式、讨论式学习,打造体验式、沉浸式学习环境,全面发展学生智能。

三是落实“双减”政策。深化五育并举课程改革,推进大中小幼思政一体化,研发特色学科课程25个、特色非学科课程6类,组建各类社团800余个,创建“一校多品”体育、艺术特色学校20多所,清华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选拔赛在西工举办。建立课后服务“4+1”模式,拓宽课后服务资源渠道,推进营养师进校园、进家庭。推进学生、教职工心理筛查工作,建立预防、咨询、干预、跟踪反馈机制,举行32场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四是培育教师队伍。创新师德师风建设机制,将阅读与实践、将专业培训与心理健康培训有机融合,推动教师深入研究学生的认知、成长规律,提升教师自我修养。教研培一体化推进,强化“教研+实训+合作”,积极变革教师教学方式,推进教师对工作、教学、课堂改革深度研究,有力提升教师专业化能力素养。实施“名校名园名师培育计划”,设置1000万元专项资金,连续多年常态化开展校长周研修,推进教育博士、全国名师进西工,先后培育国家级名校长4人,省级名校长8人,中原名师4人,各级名师、骨干教师480余人,国家二三级心理咨询师370余人。

 

作者:李亚宏 张学争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标签: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版权申明:本网站内容均为本站原创文章或网友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转载亦请申明来源.

上一篇:“双减”背景下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应用视角下的区域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