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促进教育整体治理效能提升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2024-04-16 13:20:39 所属栏目:案例实践

两江新区利用智能工具,联合高校、教研机构、企业,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教研模式,通过伴随式采集教师的基础信息、教学、教研、育人、科研成果等多维度数据,生成全体教师全息画像,帮助区校管理者掌握专任教师年龄、学科、学历、职称等分布情况,为教师队伍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本文大概

读完共需

分钟

为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发展智慧教育,促进智慧教育领域经验总结和互学互鉴,加强优秀案例分享和国际传播,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指导下,“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秘书处与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华中、西北)开展了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经过申报或推荐、案例撰写培训和修改、专家遴选、公示等环节,共确定324个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其中区域发展类74个、学校实践类226个、解决方案类12个、研究成果类12个。

本期为您带来区域发展类智慧教育优秀案例:人工智能促进教育整体治理效能提升

一、构建数字大脑,完善教育治理能力体系

(一)优化教育数字化转型基础能力

一是优化信息化环境,学校具备数字化转型条件。两江新区近几年分批专项投入教育数字化转型资金16000万元,升级改造校园网络环境,全面升级校校通、班班通设备,实现全域学校网络万兆到学校、千兆到终端,无线网络全覆盖;建设1个区级智慧教育平台和教育大数据基础能力平台、18所智慧校园,包含24个区级标准化应用和28个学校个性化应用;优化区级校园安防、常态化录播、电子班牌等设施,让全区所有学校具备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能力。

二是构建数字基座,区域具备教育数据服务能力。数字基座是教育数据治理大脑。两江新区通过教育大数据能力平台,规范应用入口和数据标准,破除校级间数据孤岛,实现区域数据联通、优质资源共享,为各类前台业务提供一站式大数据资源管理服务。数据方面,全区已汇聚203个教育单位,与人事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等权威数据源保持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100%一致,初步实现学生、教师以及学校三大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做到基础数据“一数一源”,初步构建了区校两级基础数据和业务主题数据的确权机制,有效实现资源、数据在区校、校校间的多级流转、有效复用与迭代优化。应用方面,目前在两江智慧教育平台上,政府、企业、教师等多方主体,接入区域标准化应用24个,学校个性化应用28个,覆盖教研、教学、评价、政务等多个场景,教育数字生态初步构建并不断丰富。

(二)构建开放标准和机制,完善智能治理体系

一是规范和标准方面。根据国家和本地教育数据管理办法和信息技术行业通用技术标准,两江新区制订了《两江新区教育数字化应用与资源建设规范》,完善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可兼容性的数据工具标准,以规范标准体系为基础建设数据中台,完善三方应用申请流程,为校内生态建设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引,既充分保证数据实现跨层级、跨系统、跨业务的流转共享,又规范各类教育数据权属关系和调用机制。

二是开放机制方面。制定多主体协同发展的政策,加强横向、纵向协调联动,构建区属各部门、各科室、先行先试学校、区校两级、政企相互协同发展的机制,打破层级、部门、校际和社会之间数据割裂局面,形成齐抓共进、运转高效和协同发展的新思路,促进数据流通和共享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数字化转型,促进教育公平与优质发展

(一)优质资源全覆盖,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供给

一是数字化资源供给方面。基于两江智慧教育平台,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重庆市智慧教育平台,为教师便捷使用相关资源提供便利。两江智慧教育云平台已汇聚可按课本章节直接调用的教学资源76万多条,学科试卷341万多份。资源覆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11个学科资源,充分满足教师精准教学和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两江新区教育局于2022年10月,印发《两江新区智慧教育平台资源管理使用方案》,促进资源传起来,用起来。目前,云平台已审核上线区域自建资源22473个,自建试卷19771份。2022-2023学年下学期,区域资源浏览量39824次,环比上学期提升118%,资源下载37996次,环比上学期提升295%。

二是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推进“三个课堂”的广泛应用,开展城乡同步课堂应用,帮助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带动薄弱学校提升教学质量。云锦小学、礼嘉实小、云慧小学等10所学校开展“同步专递课堂”的探索,利用专递课堂多地学校师生可实现“学情同步、备课同步、授课同步、作业同步、教研同步”的5同步。本学期,云慧小学的优质书法教学资源,让书法教育薄弱学校得到共享,云锦小学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第三小学的专递课堂受到重庆卫视、重庆日报、学习强国等主流媒报道。

(二)创新融合教研,促进教师素养全面提升

两江新区利用智能工具,联合高校、教研机构、企业,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教研模式,通过伴随式采集教师的基础信息、教学、教研、育人、科研成果等多维度数据,生成全体教师全息画像,帮助区校管理者掌握专任教师年龄、学科、学历、职称等分布情况,为教师队伍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一是应用培训方面,搭建包含通识素养、学科教学和特色课程500多节。2022-2023学年下学期,开展各类线下培训50场,线上培训39场,其中区级培训16场,校级师训73场;内容涉及智慧课堂、英语听说课堂、人工智能创新教育、课后服务、智慧评价等教育教学主场景,培训覆盖全区5078位老师,累计36877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加42%,人均参与学习7.2次,同比提升35.8%。二是主题教研方面,利用AI教研平台开展教研活动342场,其中集体备课182次、听评课82次、专题研讨70次、风采活动8次,沉淀优质精品课例30余节,汇聚智慧教育作品、案例1000多个,有效推动“AI+教学”的融合与创新。2023年,两江新区入选市级精品课数量同比增加56%,入选部级精品课数量同比增加56%。

(三)数字化政务,提升教育管理服务效能

数字化政务是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支撑政务人员开展高效办公,为社会大众提供便民服务,辅助教育管理者教育科学决策。招生报名系统,两江新区通过招生报名系统开展幼升小、小升初的报名审核工作,覆盖全区公办校50所,民转公学校3所,其中幼升小活动包含40所小学,报名资料审核人力投入减少60%,同时增加了招生报名的透明度和便捷性,提高了社会满意度;校外培训机构监督考核平台,大力推动监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参与到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中来,把课程设置与购买、资金来源与支付、信用评定与督查等进行平台集成,确保校外培训的规范性与安全性,实现新区校外培训机构的智能化、科学化全流程监管。

课后服务平台,为学校开展社团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撑。本学期,区域平均每校社团课开课数达20多项,利用课后服务平台开展备授课2658次,人均授课8.3次。包含科技、劳育、美育、人文、心理等5个方面的教学资源已逐步与学校教学工作融合。放心课平台与智慧课堂可实现实时切换,为教师开展跨学科融合课程探索提供了保障。

云锦小学利用放心课平台开展的《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丝织课程》跨学科融合课程已通过重庆市专家评审,作为优质课例推荐至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展示。学校管理与家校互动,通过智慧校实现教务管理、公文流转、数据填报等工作,在基础数据档案和智能系统支持下,各业务场景的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比如,两江新区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通过人脸识别等方式累计出入各类功能教室1679次,减少管理人力的同时还提升了教室资源的利用率;家校互动方面,学生通过智屏累计向家长发布了超过700条信息,在减少手机使用的同时增加了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渠道。

三、智能分析预警,助力教育监测和科学决策

利用数据中台,将教育全过程的数据回流、汇聚,实现智能分析、动态监测、为教育参与者提供预警,辅助科学决策,提升教育治理的效率与效能。

(一)教育监测与预警

通过对教育业务场景数据的智能分析,为教育参与者提供各类监测与预警。教育事业统计分析,根据两江新区教育事业统计数据,面向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教职工管理提供一定的变化趋势分析,包括每年学校平均班额变化趋势、在校生数变化趋势、招生数变化趋势、全区专任教师数变化趋势,以及针对学校办学条件房产设施相关数据,结合国家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模型,在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学校占地面积、学校绿化用地面积比例等方面为区域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数据监测预警服务。体质健康监测,平台整合区健康管理平台和健康成长档案信息化系统的学生体检数据、近视情况、肥胖情况,以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体育课成绩、参加体育活动和比赛等数据,基于教育事业统计原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针对体质健康、体检卫生、学生学业、办学条件按指标体系进行分类和评价,通过教育数据可视化大屏形成具体的数据展示,支持精准管理。心理健康监测,通过系统测试与引导增强学生心理保健意识,引导正确缓解负情绪的方法,预警功能避免因心理问题加重而导致心理危机的发生为心理老师与家长开展心理工作提供服务。卫生防疫监测,通过对师生考勤、体温、健康码自动监测,异常状态自动告警,班主任、校医、校领导的各项工作自动流转,让传染病防控达到“快、严、准”的精准化防控标准。

(二)科学评价与决策

一是提升评价客观性、及时性。区域内各学校学生五育评价指标已在上线,比如,博雅小学围绕五育已形成44个采集要点,华师中旭学校形成45个采集要点,云锦小学基于学生评价系统设置8项评价维度,形成29个采集要点。通过数据发现,95%的教师和98%的学生认为评价客观性整体提升;评价周期由原来的以学年、学期为周期,缩减为月度的及时评价,评价及时性提升60%以上。二是提升预警与治理能力。本学期收到校园安全风险隐患预警78次,卫生防疫预警12次、师生体质健康预警36次、学校教育质量风险预警6次,在相关部门及时处理下,教育负面事件同比降低了16%。三是提升决策准确性。通过生涯规划系统,帮助学生精准分析12个选科组合在九大专业群能报考的专业范围。应用前后对比发现:学生对新高考选科要求和策略的了解程度大幅上升,参与生涯探索活动的学生人数增加了77%,降低了由新高考选科带来的茫然和压力,为学生第一年开展新高考选科走班排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追踪发现,高一时进行学科潜能测评和选科指导,高二换科的学生减少40%以上,对高三成绩的预测率提升31-85%,帮助风险预警的学生在不影响考试成绩的前提下,接轨大学专业覆盖率大幅提升。

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整体治理的反思

(一)重塑教育治理理念,实现价值共创

数据流动引发组织关系和权力结构变化,各单位、部门要加快理念更新,各项工作要以实践为基准,实现海量数据突破时空的流动,推动教育治理要素的数字化,实现感知、服务、管理、决策、监督、协同等各方面的融合与发展,以实现教育服务从“供给”为主变为“需求”导向,逐渐形成数据利他生态和教育价值共创氛围。

(二)创新机制激活数字生态,实现整体智治

在保证学校、师生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开放多元供给机制,带动区域教育整体性治理创新积极增长,政府、学校和社会企业基于开源环境深入合作,不断迭代升级,优化应用体验,激活数字教育生态。多元参与逆向形成的治理需求通过政策网络和智能化互动传递至管理决策层面,为重塑区域教育治理格局提供了支撑和依据。

(三)区域统筹分段有序实施,实现协调推进

遵循整体规划、重点推进和分段实施三项行动原则,行政部门协调各单位围绕教育需求场景共建指标数据,统筹整合跨部门专业内容,依托一体化智能平台重构以场景为中心的工作组替代原先以职能划分的组织架构,聚焦教育重点领域的关键性问题,开发解决愁难急盼问题的教育应用,提高跨域问题的决策效率。

(四)不断开展教育治理评估,实现科学智治

不断提升管理者的数字素养,开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评估指标生成机制,构建教育大数据驱动生成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聘请教育数字化专家组给予推进策略的指导,开展督、导、评一体化的整体智治质量评估,明晰人机分工界限,避免人工智能在道德、政治、法理方面的缺陷,优化智能治理的动态进程和质量。

 

作者:李亭一  王冬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标签: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版权申明:本网站内容均为本站原创文章或网友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转载亦请申明来源.

上一篇:区校一体构建新型教与学的“渝中模式”
下一篇:人工智能助推海淀区教师队伍高质量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