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发展智慧教育,促进智慧教育领域经验总结和互学互鉴,加强优秀案例分享和国际传播,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指导下,“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秘书处与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华中、西北)开展了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经过申报或推荐、案例撰写培训和修改、专家遴选、公示等环节,共确定324个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其中区域发展类74个、学校实践类226个、解决方案类12个、研究成果类12个。
本期为您带来区域发展类智慧教育优秀案例:湖南湘江新区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助力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湖南湘江新区紧扣教育信息化2.0发展目标,着力体系建设、环境提升、融合应用,围绕区域平台建设、智慧课堂应用、“三个课堂”应用、“智能研修”推广、人工智能普及发展、乡村教育振兴等方面持续推进信息化融合应用,在赋能教育管理、推动课堂转型、助力师生成长、促进学校提升、推动区域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经验。
一、主要做法
(一)强体系,提供坚强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湘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将“推进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加速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一号工程”,依据《湖南省建设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实施方案》《湖南省“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2019—2022年)》《长沙智慧教育行动计划(2019-2022年)》等文件精神,出台了信息化建设、智慧教育建设、人工智能教育、科技创新应用、网络安全等一系列规划及文件,建立以湘江新区主要领导亲自调度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工作。
二是加强资金保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列支年度预算,充分用好上级专项资金,优先保障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特色项目建设;坚持“政府主导、政企合作”的原则,积极引进社会资本,运用多种建设模式,整体建设区域智慧教育;积极引进“科创企业”优势资源,共建场馆,共享资源,共同提升区域信息化基础建设水平。
三是加强应用保障。以项目为引领,加强常态化应用。重点依托“中央电教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区”“中央电教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实验区”“湖南省人工智能条件下教育社会实验区”等试点区、实验区项目,广泛、深入开展“三个课堂”应用、网络智能研修、智慧课堂探索、人工智能创新教育等工作,推动项目在教育教学中的融合应用。
(二)优环境,推动创新发展
一是提升数字基础。大力实施“能力提升”“乡村振兴”等项目,不断完善教育城域网和5G校园网络建设,构建“新网络、新平台、新资源、新应用、新校园、新安全”教育支撑体系,满足当下智慧教育和智慧治理不断发展的新需求。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设备等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丰富智慧教育应用生态。
二是整合优化平台。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构建湘江新区智慧教育大平台,实现区域一体化、一站式的服务和管理。在新区管委会批准实施的“智慧新区”建设统筹下,进一步完善新区教育数字基座,常态使用数字化办公、智慧教师管理、教育安全应急智控、学习资源智慧服务等信息化应用,探索大数据分析及应用,为智慧教育管理和智慧资源服务提供技术支撑,让教育治理日趋完善。
三是打造智慧场景。按照东、南、西、北、中五个片区,湘江新区结合学校特色,建设了80多个“人工智能教育学习体验中心”“人工智能教培中心”“未来共享教室”,建成了33个“三个课堂”主研校。在周南学士实验中学、湖南师大附中博才中学、雅礼麓谷中学等学校建设了650余间智慧教室、400余间AI教室,探索智慧课堂应用。近三年来,先后创建了48所区级智慧校园,获批10所“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校、14所央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实验校、9所湖南省人工智能条件下教育社会实验校、28所湖南省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校、12所市级未来学校创建校。
(三)促融合,释放改革动能
一是全面推进“三个课堂”应用。建立“校联体”协同发展机制,以中小学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等为领衔人,以城区优质品牌学校为主校,与乡村N所相对薄弱学校共同组建“校联体”,全面开展“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实践研究。以莲花镇中心小学为主校,采取“1+5”模式,与五峰、桐木、云坪、金塘和龙洲5所乡村小学组建成“校联体”,每周定期开设以美术、音乐为主的“双师课堂”,为乡镇片区网络课堂、智慧课堂的探索实践提供了经验借鉴。博才咸嘉小学和岳麓二小校联体,依托“课堂教学转型校长工作坊”,积极带动教师进修附小、望月湖一小、莲花镇中心小学及五星小学等32所学校,通过“名师课堂”常态化开展学科智能研修。博才小学、明德麓谷学校等47所学校,在区“名师工作室”“湖南省名师网络工作室”的引领下均开设了“名校网络课堂”。新区与湘潭市雨湖区建设跨区域智慧教育发展共同体,双方通过“三个课堂”的应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师和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共研、共成长。
二是全域参与“智能研修”。以中央电教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验区、试点校为代表带动全区中小学教师参与智能研修。应用“AI系统”,实现教师磨课、上课、听课、议课、评课全过程记录和全方位智能分析,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研讨、交流的共享平台。2021年,湘江新区获批为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验区,博才咸嘉小学、东方红小学和岳麓二小分别获评第一、第二批试验校。岳麓一小、博才阳光实验小学等14所学校均成为区级首批智慧研修平台应用的实验校。近三年开展网络研修830余次,2.2万余人次参与,区内中小学校均常态化开展网络智能研修,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三是全员共建智慧资源。湘江新区以“全员共建共享智慧资源”为抓手,建立健全资源开发、供给和使用机制。成立区级学科资源开发小组,由学科教研员指导教师围绕学科教学,录制精品微课,开发学科配套资源近万条。同时组织开发专题学习资源和跨学科课程资源,例如家庭教育、安全教育、反电诈等专题资源,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例如:雷锋新城实验小学录制了各类校本资源1200多个,湖南省智慧教育平台开辟了“雷锋新城实验小学校本资源”专栏,师生开发的“防溺水”等安全教育资源,全网点击量达3000万次。湘江新区还注意加强资源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已形成了资源全员共建共享、多元运用的良好生态。
四是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全面推进人工智能课程实施,系统组织师资培训。2020年6月,湘江新区召开人工智能教育联盟成立大会,挂牌了一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校,在全区推进普及、普惠性人工智能教育。近三年来,湘江新区建设了一批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教育学习体验(培训)中心,组织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岗位培训,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课程进课堂,组织开展学生人工智能竞赛活动,并以AI智课、智慧课堂为抓手,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学科的融合应用和研究。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条件下教育社会实验,推进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在区域内覆盖全学科、全学段的普惠发展。
五是全力推进空间应用。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长沙市人人通平台,百分百开通学校、师生网络空间,全面推进中小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通过组织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和智慧资源应用专题研讨会、在学生中组建“网络学习小老师”、家长专题培训等举措,引导师生充分使用网络资源进行教与学,重点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省、市智慧教育平台的资源。近年来,多所学校获评国家、省、市级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优秀单位,湘江新区被评为“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优秀区”。
二、工作成效
(一)数字环境不断优化,丰富智慧教育应用生态
湘江新区已建成千兆光纤入校的教育城域网,5G校园网络和校园无线覆盖逐渐普及,信息化装配标准大幅提升,智慧环境越来越优。域内“四大名校”品牌合作办学优势突显,持续擦亮“岳麓山下好读书”教育名片。各级财政资金运用充分,采取多元合作共建方式,构建起“新资源、新应用、新校园、新安全”教育支撑体系,智慧教育应用生态日趋丰富。
(二)“三个课堂”全面应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全面开展智慧课堂探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网络联校为载体,以全员共建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为抓手,深入推进“三个课堂”应用,全面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新区统筹指导学校开展“智慧课堂”探索与实践。岳麓二小、莲花镇中心小学、西雅中学、东方红小学、雅礼麓谷中学等学校建设了一批“云、边、端”的AI智慧课堂环境,及时采集课堂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和应用,构筑“教、学、管、评、测”智能体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实现“智慧教”和“智慧学”。湘江实验中学、博才咸嘉小学、雅礼麓谷中学、湖南师大附中高新实验中学、长沙市一中金山桥学校等21所学校共开办了183个智慧教育课改班,依据教学全过程数据精准定位学情,积极实践大数据驱动下智慧精准教学课堂转型新模式,助力学生发展。明德望城学校建设校培资源库,构建“培、研、赛、展”四结合的混合式校本研修新模式,按阶段、分梯度推进教师信息素养能力提升。
(三)“智能研修”全面开展,促进全区教师专业发展
依托校联体,推进区域网络课堂、网络教研常态开展。以城区品牌学校为主校,与乡村N所相对薄弱的学校共同组建“校联体”,常态开展“网络教研”“课例研修”“经验分享”等智能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区内20个“校联体”为抓手,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条件下的校本研训途径与方法,构建了“五环五维混合式智能研修”模式,常态开展网络智能研修,培养了800多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卓越教师。33所农村中小学中,以“博才咸嘉-岳麓二小校联体”、麓谷小学校联体和“莲花镇中心小学校联体”、“雷锋新城实验小学校联体”为代表,通过开展语文、数学课例研修,开设音乐、美术专递课堂,缓解农村小学专任师资不足。
(四)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创新,加速教育数字化转型
率先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区域普及、普惠性创新发展。湘江新区依托网络教室、人工智能学习体验(培训)中心、智慧学习中心等智慧学习场景,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岗位培训,深入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学科的融合应用和研究,全面普及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组织开展全区中小学生科技节和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加速教育数字化转型。
(五)倾斜乡村学校数字环境建设,切实助力“乡村振兴”
推进乡村学校数字化环境提档提质,全面推广网络联校和双师课堂应用,整体提升乡村师生数字素养,推动家、校、社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乡村振兴教育助力,开创面向未来的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作者:杨金林 宋晶 雷云飞 王钟元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