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发展智慧教育,促进智慧教育领域经验总结和互学互鉴,加强优秀案例分享和国际传播,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指导下,“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秘书处与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华中、西北)开展了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经过申报或推荐、案例撰写培训和修改、专家遴选、公示等环节,共确定324个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其中区域发展类74个、学校实践类226个、解决方案类12个、研究成果类12个。
本期为您带来区域发展类智慧教育优秀案例:依托智慧教育大脑,推动数字治理转型
一、用好科技外脑,建好教育大脑,打造数字治理转型新基础
(一)统一思想认识,强调“转型”先转观念、转思路、转模式
苏州高新区教育局高度重视智慧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提出了统一思想认识,“转型”必须先转观念、转思路、转模式,以此来强化顶层设计、优化中层规划、细化底层应用。
转观念,即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苏州高新区在深入学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十三五”以来本区域智慧教育发展经验和教训,出台四大举措,促进观念转型:一是举办学校领导信息化高级培训班,加强区域教育数字治理转型领导力建设,进一步明确学校领导层在教育数字治理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和领导责任,发挥各级各类学校的主观能动性;二是持续举办教师信息化建设能力提升培训班,培养数字治理转型骨干力量,推动工作有序前行;三是开展试点示范学校建设,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和考核要求,把智慧教育建设融入学校日常工作方方面面,融入师生教育教学场景中;四是组织举办智慧教育数字化转型融合大赛,营造氛围,榜样示范。
转思路,即用先进信息化建设思路代替以往硬件装备建设思路。毋庸置疑,教育信息化建设长期沿用“硬件定义软件”的基本思路,确实发挥了相当作用,随着智慧教育建设步入“深水区”,这一思路的局限性不断被放大,苏州高新区审时度势确立“软件定义硬件”思路,融合硬件与软件建设,重点打造数字化底座,为数据融合应用和赋能打好基础。
转模式,即用成熟的智慧教育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和教育管理模式。近年来,国家和教育部颁布的一系列教育改革纲领性文件均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要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是转变教育教学模式,在用好用足国家、江苏省、苏州市智慧教育平台推介的教学模式的同时,大力挖掘具有苏州高新区教育特点的个性化教育教学模式;二是转变教育管理模式,按照数字化转型要求,持续变革管理方式方法,丰富数字化应用场景,用场景推动管理模式转型;三是转变评价模式,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数据为驱动力,五育评价为核心,打造师生全生命周期和管理全业务流程,优化信息系统供给模式,提高教育数据治理水平。
(二)运用科技力量,启动苏高新智慧教育时空云平台建设工程
苏州高新区把区域智慧教育“时空云”大平台建设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借助于区域内大院大所的科技实力,历时三年打造而成。率先建成统一用户认证体系,打造师生个人网络应用空间,实现区域教育大数据互联互通和共享。苏州高新区智慧教育时空云总体上概括为“一个中心、两幅地图、三大系统、四层模块、五大空间”。一个中心是苏州高新区区域教育大数据中心;两幅地图是苏州高新区教育全息地图、学科地图;三大系统是区域教育全息地图系统、统一认证系统、教育质量监控系统;四层模块是核心模块、基础模块、装备模块、应用模块;五大空间是学习空间、教学空间、管理空间、家长空间、社会空间等。
(三)强化培训示范,边建边用,边用边建,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苏州高新区智慧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特点是从“用”出发,边建边用、以用促建,真正把“用”落到实处。高新区智慧教育时空云在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把用户需要放在功能设计的首位,把用户体验作为优化功能实现的主要指南。为此,在智慧教育时空云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前,高新区教育局决定在多所中小学进行试点工作,特别对多项新技术的运用进一步验证,不断革新,积累经验,以期在更大范围推广。同时,在“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智慧教育时空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以用促建,进而把推广工作做活做细做实。
近三年,组织区域性各类信息化培训班26场次,培训280场次,区内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比赛50余场次,获得市级以上表彰30余项,开展区域间信息化建设交流20余场次。苏州高新区教育局还分别被中央网信办、江苏省网信办表彰为“网络扶贫优秀集体”。苏州高新区入选2020年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优秀区域,《苏州高新区区域智慧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入选第四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交流优秀案例;区内苏州科技城西渚实验小学校、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校分别入选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优秀学校;苏州高新区第五中学的《云端学校:智慧教育新样态的实践与思考》获2022年全国智慧教育优秀案例;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教育集团(4所)被评为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全区江苏省智慧校园合格学校达100%。
二、增量带动存量,实现多维融合,打造数字治理赋能新模式
(一)持续盘活存量,有效做大增量,培育数字治理转型的系列实践场景
“十三五”以来,区财政投入1.6亿元资金,持续实施区域教育信息化工程,存量颇丰。一是区内学校全面网络改造,实现区内学校内部光纤组网,统一互联网出口,实现内部高速访问、外部网络访问可监测;二是云平台资源池扩容,对现有云资源进行梳理、整合及扩容;三是云桌面扩容,包括资源池扩容、增加GPU显卡服务器及云桌面交互网关、新增云桌面终端;四是区域教育单元内实现统一认证与无线覆盖(无线校园扩容);五是进行等保建设,包括增加网闸、平台入侵防御、防病毒网关、数据防泄漏、漏扫等安全设备,达到三级等保评测要求;六是加强学校网络安全建设,区内各级各类学校均达到省市建设要求,未发生网络安全责任事故;七是开展“未来教室”建设工程,全区实现校校覆盖,均实现正常使用;八是区内学校教室配套标准电子双屏,并建设课堂教学智能交互系统、高清课堂直录播系统、视频采集系统、音频处理采集系统、全自动跟踪系统、导播系统等。
依托这些存量,苏州高新区有效扩大增量,围绕数字治理转型,实施三大工程。一是智慧教育升级改造工程,重点打造治理转型系列实践场景,解决第一课堂数字化转型难点,依托时空云平台,开展大量积极有效探索,场景不断丰富,厚度不断增加;二是积极推动区内智慧校园建设,形成数据支撑教育教学和管理转型的应用场景,苏州高新区4所学校被评为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全区江苏省智慧校园合格学校达100%,苏州高新区入选2020年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优秀区域,区内部分学校分别入选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优秀学校、2022年全国智慧教育优秀案例;三是开展教育“数据赋能”系列课题研究,成功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增值性评价模式的区域性构建研究》及江苏省前瞻性教改重大项目《建设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等多项省级课题或项目。
(二)依托数字大脑,探索流程再造,深度挖掘数字治理转型意义与价值
数字大脑是智慧教育神经中枢,也是智慧教育各类应用系统相互衔接的“立交桥”,由数据、算法、应用等核心组件组成,通过采集、处理与分析学校全员、全方面、全流程数据,形成对各级各类教育全方位赋能。持续增设区域智慧教育大数据项目专项,开发一体化教育专题数据仓和动态监测平台,借助必要的硬件装备,逐步实现数据的智能采集和实时采集,实现评价赋能,促进区域教育公平包容,提升教育数字化转型质量,确保数据应用安全与伦理规范。
初步形成能连接人、物、系统的类脑神经网络,汇聚多源、多维、多模态教育大数据。具备一定的算力和流程再造,赋能各类教育应用,推动教育信息化实现常态化应用,实现教学、管理、评价等多场景,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协助教师精准教学,辅助教育管理者决策。
(三)不断总结提升,强化顶层设计、优化中层规划、细化底层应用
教育涉及到千家万户,事关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人才培养。教育创新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源动力。教育一旦出问题即是社会问题,同样解决教育问题需要社会的力量。解决教育问题就是解决千家万户的后顾之忧,不断总结提升,以问题为导向,是教育数字治理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苏州高新区智慧教育数字治理转型“三部曲”提供了很好借鉴。
强化顶层设计。首先把顶层设计作为一个独立业务逻辑分离出来,通过领悟顶层文件精神,对接理念,确立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施路径;其次通过开展基础需求调研,问题导向,进行纲领性总规设计。据此,从顶层设计看,苏州高新区教育时空云平台概括为“一个中心、两幅地图、三大系统、四层模块、五大空间”,旨在创建多维度、多模态、多表达的智慧教育“苏州高新模式”。
优化中层规划。中规层面是关键环节,起到承上启下作用,更是整个建设的规划蓝图,特别是具体建设方案、技术路径的选用,代表了项目层次和水平。教育部怀进鹏部长最近强调,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要秉持“方法重于技术、组织制度创新重于技术创新”的建设理念,把业务应用摆在优先突出位置,以应用需求驱动信息化建设,不盲目追求最新技术。因此,优化中层规划,就是按照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原则,把诸多典型应用、资源内容、技术支撑等“珍珠”串成“项链”,提供良好用户体验。
细化底层应用。教育信息化2.0以及web3.0都十分强调“服务至上”,通过教育的数字变革来打造教育未来。服务至上离不开教学和管理、离不开教师和学生,因此学校需要什么、师生需要什么,教育信息化就要提供什么。由此,通过数据大脑建设,推动解决教育教学数据转型的 “最后一米”。
三、数据辅助决策,服务一线教学、打造数字治理转型新生态
(一)实施一数一源,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数据治理标准体系
苏州高新区数字治理转型实践,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数据深度融合范例:一是对接学生、教师基础数据,实现“一数一源”;二是建立统一的数据资源资产规范,包括数据清单、系统清单、政务云需求清单等,提升政务基础资源库数据对教育系统覆盖率;三是第三方数据对接,实现应用系统共享底层数据库和横向系统数据对接的技术能力。
在已有数据治理的基础上,还将依托国家及省数字身份识别认证体系,进一步扩大数据对象与属性范畴,重点围绕机构、人员、资产、事件等,形成从采集、存储、加工、分析到应用的全链条数据治理能力,在原有“一数一源”的基础上,实现一校一码、一人一码、一物一码、一事一码,提升教育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在核心理念、数据赋能、体系结构、教学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治理等层面,探索形成智慧教育作为数字时代的教育新形态的新特征。
(二)实施动态监测,形成数据驱动评价改革转型的实操体系
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依托苏州高新区教育时空云平台深入建设,建设基于“三大统一”(用户认证、数据底座、网络空间)的数据采集、汇聚、分析、应用等标准实施细则,形成制度体系、技术体系、推广体系,提升区域教育数据治理水平。同时,持续增设区域智慧教育大数据项目专项,开发一体化教育专题数据仓和动态监测平台,借助必要的硬件装备,逐步实现数据的智能采集和实时采集,实现评价赋能,促进区域教育公平包容,提升教育数字化转型质量,确保数据应用安全与伦理规范。
(三)实施并轨入轨,形成数字政府背景下智慧教育大数据体系
区域教育数字治理转型工作还要实现“并轨”和“入轨”:所谓“并轨”,即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要融入上一级教育部门的数字治理转型轨道,只有在更大更广层面思考和实践数字化转型,才能真正体现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教育转型;所谓“入轨”,即区域教育数字治理转型工作还要融入本地数字政府建设大环境中,成为数字政府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做到“有地位、起作用、长赋能”。与此同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苏州高新区智慧教育大数据实施标准,包括全区教育基础数据管理、数据接口规范、编码标准、使用规则、数据权限、质量治理等各方面的数据规范;苏州高新区教育大数据应用体系,使全区教育数据采集、数据汇聚、数据管理、数据分析与数据应用形成闭环,最终形成区域智慧教育大数据体系。
作者:张俊辉 唐玮 苏云成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