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携手同步课堂,让孩子成为学习共同体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2024-04-16 12:42:02 所属栏目:案例实践

采取“强校+弱校”“城校+村校”等形式,打通城乡教育壁垒,精准补充当地短缺学科师资。帮扶团队12名成员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每人带2名“徒弟”,在常规教学、教研、备课、上课等方面给出详细指导,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帮扶团队邀请全县优秀教师,到受援学校开展送教活动。

本文大概

读完共需

分钟

为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发展智慧教育,促进智慧教育领域经验总结和互学互鉴,加强优秀案例分享和国际传播,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指导下,“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秘书处与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华中、西北)开展了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经过申报或推荐、案例撰写培训和修改、专家遴选、公示等环节,共确定324个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其中区域发展类74个、学校实践类226个、解决方案类12个、研究成果类12个。

本期为您带来学校实践类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城乡携手同步课堂,让孩子成为学习共同体,“双师课堂”在共同体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一、应用模式

一是“专递课堂”有专门性。主要针对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缺少师资、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采用网上专门开课或同步上课,利用互联网按照教学进度推送适切的优质教育资源等形式,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二是“名师课堂”有共享性。主要针对乡村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等方式,发挥名师名课示范效应,探索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动的新形态,以优秀教师带动普通教师水平提升,使名师资源在更大范围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是“名校网络课堂”强调开放性。主要针对有效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教育质量差距的迫切需求,以优质学校为主体,通过网络学校、网络课程等形式,系统性、全方位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或全国范围内共享,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二、重点任务

一是推进“双师课堂”教学应用。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互动式、直播式、录播式、研讨式、观摩式等多样化教学应用,形成丰富多彩的“三个课堂”特色模式。

二是建立“双师课堂”应用考核机制。把“双师课堂”纳入日常教学管理体系,纳入教学和教研工作计划、教学和教师管理制度等,进行统一管理与调度。把教师在“双师课堂”中承担的教学和教研任务纳入工作量计算,并在绩效考核、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三、保障措施

一是组织保障。成立小学第二共同体“双师课堂”“互联网+”与教育信息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二是安全保障。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维护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

三是加强质量监测和效果评估。建立“三个课堂”应用质量监测与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制定评估办法,定期开展测评并发布评估报告,促进质量监测与效果评估的常态化、实时化、数据化,提升“三个课堂”应用的效益。

四、特色应用与成效

一是教师培训,引领发展。由新建小学统筹规划教研项目,做精顶层设计,开展“教—研—训”三级联动网络教研活动,形成覆盖第二共同体、全校、层级分布的智慧教育服务网络。

二是区域范围内示范引领作用、双师课堂初见成效。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专递课堂。每个月由新建小学部分学科的优秀教师,针对乡镇小学的薄弱学科送课,对本校学生和结对帮扶学校学生开展视频直播互动教学。

三是深化组团式教育帮扶,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采取“强校+弱校”“城校+村校”等形式,打通城乡教育壁垒,精准补充当地短缺学科师资。帮扶团队12名成员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每人带2名“徒弟”,在常规教学、教研、备课、上课等方面给出详细指导,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帮扶团队邀请全县优秀教师,到受援学校开展送教活动。

 

作者:安炜刚 李莉 吴莉 成锦 刘金枝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标签: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版权申明:本网站内容均为本站原创文章或网友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转载亦请申明来源.

上一篇:探索区域普及“智慧课堂”建设应用新模式
下一篇:陇西县思源实验学校“智慧教育标杆校”建设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