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区域普及“智慧课堂”建设应用新模式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2024-04-15 16:30:35 所属栏目:案例实践

目前在区域普及“智慧课堂”以来,学生智能终端设备(移动)占到全区学生的五分之一,离学生全员参与还有一定距离,但教师全员参与很有必要。一是“智慧课堂”的师资虽然具有一定的固定性,但是也存在教师的流动性;二是“智慧课堂”与普通课堂教学在教与学方式上具有本质上的不同;三是“智慧课堂”能够更好地整合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的教学资源,开展好教育教学应用;四是“智慧课堂”通过学生自带设备(BYOD),搭建起教与学的新型教育生态环境。

本文大概

读完共需

分钟

为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发展智慧教育,促进智慧教育领域经验总结和互学互鉴,加强优秀案例分享和国际传播,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指导下,“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秘书处与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华中、西北)开展了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经过申报或推荐、案例撰写培训和修改、专家遴选、公示等环节,共确定324个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其中区域发展类74个、学校实践类226个、解决方案类12个、研究成果类12个。

本期为您带来区域发展类智慧教育优秀案例:探索区域普及“智慧课堂”建设应用新模式

一、开展前期准备,助力区域普及“智慧课堂”扬帆起航

一是深入学习全国、省、市相关政策,为开展区域普及“智慧课堂”建设应用寻求支撑。2021年,自教育部颁布“双减”政策以来,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分别印发了实施方案,将“双减”工作的核心划定为减负增效。文件要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加强高效课堂研究,深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逐步普及智慧课堂。这些政策为区域普及“智慧课堂”,并借助“智慧课堂”推动个性化学习及精准化辅导,大规模因材施教找到了政策依据。逐步普及“智慧课堂”学生智能终端并开展常态化应用,可以助力教育部“双减”政策落地,做到减负增效。

二是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分层分批开展不同类型的教育信息化培训班,为区域普及“智慧课堂”提供人才保障。着力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开办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班,保障实验区工作有序推进;抓好学校中层干部信息化能力专业培训,让他们具备信息化融合应用、指导教育教学的能力,尤其是“智慧课堂”教学评价能力;持续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工程,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组建芙蓉智慧教育讲师团,组建一支教育信息化专业理论和技术人才队伍,培训一批懂专业、懂教学的“双栖型”卓越教师;加强网络管理员、信息科技教师队伍建设,培训一批懂网络管理、会软件编程的“智慧课堂”专业技术骨干。

三是加强师生平台操作学习,解决区域普及“智慧课堂”师生对软件平台的操作焦虑,保障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针对“三类”不同角色开展“智慧课堂”平台专题培训。第一类是“智慧课堂”管理员培训,主要针对“智慧课堂”教学业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学科教研员等。采用统一时间的集中培训,培训形式为“线下+线上”结合开展。第二类是“智慧课堂”学科教师培训,主要针对“智慧课堂”教学人员,采用全区统一时间集中培训为辅、分学校统一时间集中培训为主,同时建立“智慧课堂”学科教师企业微信群,公司技术人员提供“5+2”每天16小时线上答疑,解决教师的个性化技术需求。第三类是“智慧课堂”学生与家长,学生及家长平台使用培训分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确保每一名学生从小学一年级起就会操作“智慧课堂”教学软件。确保每一位家长了解“智慧课堂”的政策与建设机制、学生视力保护、网络文明安全等相关内容。

二、探索建设模式,区域统筹“智慧课堂”建设

一是解决学习终端配置和长期运维问题。保障学习终端配置和长期运维,是“智慧课堂”从试点走向普及的基础和关键。通过学生自带终端设备(平板),学校公用经费保教学服务,智慧课堂初期基础设施、资源建设和技术支持服务纳入教育信息化采购预算;同时总结提炼在大同古汉城小学、一中双语实验学校已有“智慧课堂”班级试点经验。2020年投入区域普及“智慧课堂”建设经费367万元,统一建设有128个“智慧课堂”分布在全区37所中小学并实现常态化开课,基本形成区域规模化实施“智能终端进课堂”的运行机制。截止目前,芙蓉区已开设“智慧课堂”教学班223个,覆盖到了每一所学校。

二是解决好“智慧课堂”平台建设问题。市面上每一种“智慧课堂”平台都有其优劣,全区41所中小学当中有37所使用统一的“智慧课堂”平台,平台集成统一用户认证系统、统一数据接口等服务,同时为了满足全区学校安全使用,对“智慧课堂”应用系统服务器进行了本地化搭建和安全等级认证,平台的基础教学资源、教师培训等服务由教育局统一买单。另外4所学校在符合省、市文件要求条件下使用了校本化“智慧课堂”平台。全区通过“1+4”平台的部署,让区域“智慧课堂”平台更加多样化,同时也更容易比较出不同“智慧课堂”平台的优劣,促进“智慧课堂”良性发展。

三、探索应用模式,实现全员参与和全科覆盖

一是区域普及“智慧课堂”的最终目标是师生全员参与。目前在区域普及“智慧课堂”以来,学生智能终端设备(移动)占到全区学生的五分之一,离学生全员参与还有一定距离,但教师全员参与很有必要。一是“智慧课堂”的师资虽然具有一定的固定性,但是也存在教师的流动性;二是“智慧课堂”与普通课堂教学在教与学方式上具有本质上的不同;三是“智慧课堂”能够更好地整合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的教学资源,开展好教育教学应用;四是“智慧课堂”通过学生自带设备(BYOD),搭建起教与学的新型教育生态环境。

二是区域普及“智慧课堂”另一个目标是学科全覆盖。湖南师范大学张青教授中提出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智能学习终端)使用的四情境:资源探究、协作合作学习、作品传输、个性精准化评价。芙蓉区基于以上四种应用情况开展了区域普及“智慧课堂”教学应用专题研讨会,研究结论是:不论哪个学科,只要具备以上四种情境,均可以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活动。三年来,全区教师共享原创“智慧课堂”学科资源总数420238条,“智慧课堂”优质资源覆盖到全部学科的每一个章节。

四、落实机制策略,为区域普及“智慧课堂”保驾护航

(一)加强组织保障,落实全程护航

一是出台保障文件。先后出台了《芙蓉区“智慧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芙蓉区关于全面推进“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实验区”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是实验区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区教育局及局属各单位均是实验区建设的实施主体,实验校是落实实验区具体任务的实验主体。形成区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抓,教育局、网信办、财政局等多部门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三是落实工作责任。区教育局制定有实验区实施方案,区教育局各二级机构和学校负责实验区建设工作的宣传发动和整体推进。依照区域实施方案和统筹部署,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有切实可行的校本实施方案,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四是落实经费保障。以区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保障实验区建设经费投入。将教育信息化经费使用纳入区财政年度预算;同时各学校利用生均公用经费补充实验经费的不足。多方筹措保障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设施设备维护、网络带宽租用等经常性支出。

(二)强化工作督导,夯实全程护航

一是实现督导事项一体化。开展智慧课堂的专项督导、经常性督导、综合督导、督导反馈等,减少了多头收集、反馈信息的弊端。二是实现督导过程可视化。设置智慧课堂专题附件可视化提交版块,责任督学可以用手机随手拍、随时传,智慧课堂督导动态实时更新。学校提交整改报告的可视附件,督导机构和责任督学可在线复查,真实、客观了解学校整改情况。三是实现管理智能化。打通了督导机构、责任区和学校的三级联通通道,对学校“智慧课堂”相关数据的快速收集、分析,使督导报告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督导过程性资料支持电脑、平板、手机等多终端录入、查询和统计,实现了数据收集的电子化管理。不断累积的调查问题、问题反馈等数据让学生家长对学生参与“智慧课堂”实验目的逐渐清晰,为后期“智慧课堂”策略和学校课堂教与学模式改革提供依据和决策参考。

(三)实行“技防+人防”管控机制,实现安全保障

芙蓉区“智慧课堂”云平台服务器等通过“网神”管控平台进行行为管控;对外提供的服务软件平台均进行国家网络安全等保二级认证;“智慧课堂”学生终端通过集控平台进行统一授权管控。除对“智慧课堂”进行一系列的技防之后,同时加强人防措施,招标专业公司对“智慧课堂”服务器机房进行 24 小时值班;对学校网络管理员进行网络安全专业技能培训,开设有相应的培训班;学校设立首席信息官,实行专人负责制。对参与“智慧课堂”实验的学生视力进行有效保护,与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省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技术指导中心)签订合作协议,聘请专业机构对学生视力进行有效监控。

五、提炼出芙蓉区普及智慧课堂建设应用“四全”模式

(一)全域统筹,智慧课堂覆盖每一所学校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区域智慧教育蓝图。芙蓉区积极落实《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湖南省“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2019—2022 年)》和《长沙市智慧教育行动计划(2019—2022年)》,区域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芙蓉区发布了《“智慧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芙蓉区关于全面推进“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实验区”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实施区域化、个性化部署,打造普及智慧课堂“四全”模式建设高标准的智慧课堂软硬件环境,逐步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形成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的芙蓉模式。二是创新建设机制,因校制宜多路径实施。芙蓉区从2012开始探索“智慧课堂”建设模式,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全面普及”的步骤,解决了学习终端配置和长期运维的难题。

(二)全员参与,智慧课堂教学普及每一位教师

一是进行核心人员培训,抓好关键少数。开办校长领导力培训班,着力提高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保障实验区推进的高度。设立CIO(首席信息官),智慧课堂涉及到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个方面,需要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发挥其作用,设立CIO统筹学校智慧教育工作,同时抓好学校管理干部信息化能力培训,提升其领导信息化建设、指导教育教学应用的能力。组织智慧教育讲师团,包含学校领导、学科专家、技术权威等在全区具有影响力的智慧教育种子教师担任,各校可邀请讲师团成员线上或者线下讲座,对学校的智慧课堂建设和应用进行示范指导。二是开展全员培训,不遗漏任何一位在岗教师。一方面,持续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智慧师训”助推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全面完成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培训任务。三是提升学校管理员水平,全面保障校内智慧教育的实施。学校管理员的主要职责包含校内的教育信息化规划、学校的网络规划和管理、智慧课堂教学班级的设备维护、无线环境进行保障、校内网络安全事件清零等多项工作。

(三)全科覆盖,智慧课堂涵盖每一门学科

一是建立资源平台,多种资源支持个性化学习。芙蓉区以“让每一个芙蓉学子都能免费上优课”为愿景,建立时时处处都可以学习的智慧网校平台,涵盖每一学科。一方面是对国家、省市网校资源进行汇聚和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建设,解决部分学生“吃不饱”“吃太撑”的问题;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平台的高并发高可靠性建立自己的网校平台,目前芙蓉网校包括“名师有约”、“学科微课”、“特色专题”、“三点半”课程、在线直播等版块。二是打磨精品,擦亮思政品牌。全区录制“我是接班人”精品课,在全省推广应用开展,区内先后有27名中小学教师、近百名中小学生参与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指导,湖南省教育厅、湖南广播电视台主办,芒果TV承办,长沙市芙蓉区教育局联合承办的“我是接班人”专题课录制。全区开设“校长谈德育”“书记谈思政”线上专栏,加强线上德育建设。在“芙蓉教育”官方公众号先后推出34期线上智慧德育专栏。其中“校长谈德育”19期、“书记谈思政”15期。全区创新开展“有风景的思政课”。三是开展主题活动,扩大智慧教育影响力。全区开展中小学生“新媒体演讲主持大赛”线上视频赛,围绕“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等主题,以“模拟主持”比赛的形式,开展线上视频比赛,共收到优质视频400余份,将在全区进行评选和线上展播。全区开展“云游湘博--馆校美育核心素养课程”主题实践活动,推进馆校美育智慧课堂共建共享,区内近2万中小学生通过电视端、PC端、手机端登录“云游湘博”专题参与互动,获取在线生成暑期实践活动证书,活动辐射了郴州、娄底、邵阳、岳阳、衡阳等市州,受到广泛好评。

(四)全程护航,关注智慧课堂每一个细节

一是建立了“智慧评价”新系统,营造良好的教育评价环境。研制《芙蓉区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建设“智能评价”系统,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为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提供支撑。二是研发了“智慧督导”平台,强化过程督导。芙蓉区建立了完整督导系统,涵盖校际优质均衡、教师师德师能、学生健康成长、家长满意度等方面,将智慧课堂建设、应用过程纳入督导范围。三是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实施全方24小时监护。建立网络安全统筹协调机制,严格执行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特别是网络安全,全面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

 

作者:冯卫 尹远洪 孙幼平 阳艳萍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标签: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版权申明:本网站内容均为本站原创文章或网友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转载亦请申明来源.

上一篇:培育文化自信:立足广州的粤港澳大湾区 全学科智慧阅读教育的创
下一篇:城乡携手同步课堂,让孩子成为学习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