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发展智慧教育,促进智慧教育领域经验总结和互学互鉴,加强优秀案例分享和国际传播,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指导下,“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秘书处与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华中、西北)开展了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经过申报或推荐、案例撰写培训和修改、专家遴选、公示等环节,共确定324个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其中区域发展类74个、学校实践类226个、解决方案类12个、研究成果类12个。
本期为您带来区域发展类智慧教育优秀案例:整合增效实现迭代发展 问题导向推进数据创新——海淀智慧教育平台融通及教育大数据服务的实现路径
在“互联网+教育”大环境下,关于智慧教育的研究、发展在各地蓬勃兴起。作为教育领域信息资产的教育大数据能否有效融通应用,是检验智慧教育发展的重要指标,对于区域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如何做好顶层的设计、平台的搭建、机制的创新,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打破数据孤岛,真正实现数据融通,全面赋能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是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前瞻性布局,抓好顶层设计和底层搭建
海淀教委在“十三五”末期对海淀区智慧教育软硬件建设进行了整体统筹规划,搭建海淀教育云作为坚实的硬件基础、铺设教育光缆专网形成内外部高速信息网路、发布《海淀区教育软件系统互操作技术规范》确定软件系统建设标准和数据互通机制,搭建“海淀区智慧教育软件服务支撑平台”(以下简称支撑平台)。2022年,海淀区教委发布《海淀区“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海淀区作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在教育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以数据为驱动,持续推进海淀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二、以目标为导向,探索教育数据应用模式
构建从可视化数据采集、治理、存储到数据资产化管理、分析挖掘、数据安全等全链条的教育大数据平台,完善教育大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增补教育数据共享标准,实现教育数据资产化管理,为各类为大数据分析服务提供平台级支撑和数据服务能力,构建教育核心数据的统一集中管理,建立常态化数据维护机制,实现“一个平台、一数一源、一处更新、全网调用、集约建设”的教育数据应用模式。
三、依托智慧教育支撑平台,实现教育数据互联互通
(一)智能化的教育服务体系支撑平台
建设“海淀区智慧教育软件服务体系支撑平台”,支撑平台的核心目标是支撑区级软件系统的统一部署和管理。实现区级应用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区级应用之间应用数据互联互通、统一身份认证、统一应用门户、统一访问终端;建设区级大数据中心,包括大数据存储中心和大数据应用中心,按HWIF规范汇聚区级应用的标准化数据到区级大数据存储中心。
图1:海淀区智慧教育软件服务体系支撑平台技术架构图
(二)多样化的数据采集和融合治理服务
在海淀教育数据资产汇聚整理的第一阶段,对市级、区级共11个单位提供的14个不同来源、不同架构的软件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包括学籍、教师、幼儿园、教育事业统计等,共完成约1730万条异构数据的采集、清洗、规划、治理工作。通过对14个业务系统的数据融合处理,达成构建同源数据中心,增强数据共享能力的目标。
(三)高效化的教育大数据管理服务
完成教育数据的清洗、汇聚、目录化后,在支撑平台的基础上,为使用者提供了教育大数据管理应用系统,实现数据填报采集、在线申请、审核、查看、下载等功能,对数据权限、流转进行管理。各科室用户既可实现专项数据采集填报,也可以按自有权限,点选数据目录、申请查阅使用数据,还可以将获批使用的数据传送回科室自有系统使用,促进数据共享,提升数据价值。
(四)精准化的大数据分析服务
根据教育工作需求,为海淀教委建立主题分析专用数据集129个,建立8个主题分析和2个专题分析,制作大数据分析报表112张,展示海淀教育治理工作全貌和多项具体工作内容。充分使用支撑平台提供的工具和能力,为教委和各科室的具体工作需求提供精准服务,用数据驱动教育科学决策和精准治理。
(五)可视化的大数据平台
利用支撑平台原有的存储和底层能力,进一步建设全流程全功能的教育大数据平台。教育大数据平台包括采集汇聚、治理与资产、目录化与共享、分析挖掘与应用以及安全五大部分内容,同时建立与完善区级教育大数据相关标准规范与管理制度。
图2:海淀区区域教育大数据平台整体架构
四、多元化数据,精准赋能区域教育治理
一是自动获取和分享数据,减量增效。支撑平台完成了市、区多个业务系统的数据打通、清洗、整合、互通工作,为海淀区多个业务系统自动分发师生数据和部分业务数据,这些系统不再需要教师单独填写相应数据,能自动实现身份验证,减少了教师操作步骤,实现“一处填报,多处使用”。
二是便捷的在线审批实现数据发放。各科室、各学校需要使用区级整合的大数据时,只需要在平台上勾选自己需要使用的数据和字段,提交使用申请,在线审批通过后,老师即能在平台上看到自己需要的数据列表,也可下载使用,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老师“少跑路”。
三是高效的采集能力实现数据共享。充分利用平台的数据采集能力,多单位实现特殊数据采集无纸化和统计分析自动化,简化工作流程,降低组织难度,减轻老师工作负担。
四是利用大数据分析支持业务开展。使用支撑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在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中,对市级、区级共6个单位提供的系统中近70万条数据进行全维度分析、多层级穿透,形成17个学区、36所集团校、134所学校的精准画像。
作者:杜荣贞 吴颖惠 刘大鹏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