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模式构建与实施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2024-04-15 16:18:17 所属栏目:案例实践

基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和专业资本理论、共同体理论支持,探索了基于“双师协同课堂”的师范生教育实践新模式,构建了由高校专家、师范生、中小学教师、教育部门、技术团队组成的在线学研共同体。在此模式中,首先由高校专家向师范生讲授理论知识,对优秀示范案例进行剖析,并邀请一线教师指导师范生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与师范生协同开展课堂教学实践。

本文大概

读完共需

分钟

为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发展智慧教育,促进智慧教育领域经验总结和互学互鉴,加强优秀案例分享和国际传播,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指导下,“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秘书处与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华中、西北)开展了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经过申报或推荐、案例撰写培训和修改、专家遴选、公示等环节,共确定324个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其中区域发展类74个、学校实践类226个、解决方案类12个、研究成果类12个。

本期为您带来研究成果类智慧教育优秀案例: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模式构建与实施

一、基于“双师协同课堂”的师范生教育实践模式构建

(一)模式构建与内涵解析

基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和专业资本理论、共同体理论支持,探索了基于“双师协同课堂”的师范生教育实践新模式,构建了由高校专家、师范生、中小学教师、教育部门、技术团队组成的在线学研共同体。在此模式中,首先由高校专家向师范生讲授理论知识,对优秀示范案例进行剖析,并邀请一线教师指导师范生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与师范生协同开展课堂教学实践。

在课前,师范生与结对学校的一线小学教师借助互动交流技术开展集中备课与磨课,在课中借助远程录播、互动教学等多技术,由师范生作为主讲教师、结对的中小学教师作为辅助教师,开展远程协同教学,在课后师范生、一线教师与高校专家借助在线评价与反思等技术,实现评课与反思。

图片

图1 师范生教育实践模式

(二)师范生教育实践的实施流程

利用数字技术突破时空界限,组织师范生与教学经验丰富的结对中小学教师组成“互联网+师徒”关系,开展“双师协同课堂”教育实践。在课前,师范生与结对学校的一线小学老师开展多轮协同备课。具体包括:商定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撰写教学设计方案。通过无生试教,开展协同磨课。师范生在多次磨课中不断优化教学课件设计,调整教学活动流程。在课中,师范生作为主讲教师,一线教师作为辅助教师进行协同授课。师范生在智慧实训室中通过双师协同教学平台向学生讲授知识,利用交互设备与学生进行远程互动交流,提高师生的课堂临场感,布置相应的讨论任务让学生进行小组研讨,在听课端的一线教师主要负责管理课堂纪律,维持教学秩序,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保障师范生远程教学的顺利进行。在课后,结对学校的一线小学教师在微信群即时发布评课反馈,师范生针对一线教师的评课反馈,师范生针对一线教师的评课反馈,在双师协同教学平台中回放自己的教学视频,与小组成员相互观摩、互评互议,促进自我反思。利用多种数字技术为师范生搭建的“双师协同课堂”教育实践环境,将师范生“备课—磨课—上课—评课—反思”进行全过程数据记录,实现动态监控与管理。

图片

图2 师范生教育实践的实施流程

二、模式应用案例与效果分析

(一)教学组织与实施

2023年3月,本研究依托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实验型教学专业化课程体系的必修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开发方法实验》,以2022级48名教育硕士为师范生主体对象,与江西省赣州市杨梅小学、赣州市田心明德小学、赣州市兴国县思源实验小学、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心湖小学4所学校进行远程结对,开展线上教学实践。为了保证教学实践的有效开展,高校专家首先向师范生讲授与教学实践有关的理论知识,然后将师范生划分为6个学科教学小组(3个小学语文教学组、2个小学数学教学组和1个小学英语教学组),每个小组分别与远程结对学校的一线小学教师利用微信群组建“空中教研”共同体。在课前,师范生与结对学校的一线教师协同磨课与备课,利用腾讯会议平台进行同步教研、在微信群进行半同步教研、通过希沃白板5的“集体备课”功能进行异步教研。在课中,借助华南师范大学与希沃共同搭建的“双师协同课堂”育人平台,师范生在教师发展中心的智慧实训室与一线教师进行协同授课。在课后,师范生进行个人反思与小组反思,结对上课的一线教师给出评课意见,帮助师范生继续优化教学设计。

(二)应用案例效果分析

为了检验师范生通过“双师协同课堂”进行教学实践的效果,本研究对参与实践的师范生进行问卷调研和访谈。参与本次教学实践的师范生中,只有56.52%的学生在此之前有中小学实习经历。在经过本次教学实践后,有89.14%的学生表示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说明绝大部分的学生认可这种教学实践模式,获得了较好的实践体验。参照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从基础技术素养、技术支持学习和技术支持教学三个方面调查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果显示,师范生的基础技术素养平均得分为3.97分,技术支持学习平均得分为3.88分,技术支持教学平均得分为3.89分。在基础技术素养中,题项“关注优质教学资源,并持续学习,促进自身发展”得分最高,说明师范生在高校专家和一线教师的指导下,对优秀教学资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愿意主动进行学习。在“技术支持学习”方面,题项为“理解和尊重不同观点,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与同伴、教师、专家等进行有效沟通与分享,比如利用希沃白板5发起集体备课,邀请其他老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研讨”得分最高,表明师范生在教研共同体中,能够与指导教师进行密切交流,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在“技术支持教学”方面,题项为“在真实或模拟的信息化教学场景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实践”得分最高,说明师范生在本次教学实践中能够积极借助互动交流技术,消除远程教学的距离感。

 

作者:尹睿 林升娜 袁晶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标签: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版权申明:本网站内容均为本站原创文章或网友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转载亦请申明来源.

上一篇:教学创新,师生互动,打造良好学习生态
下一篇:协同创新 区域推进智慧教育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