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强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信息科技教研室主任
魏雄鹰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信息科技教研员
周莉萍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科技教研员
徐 凡 江西省教育厅教研室信息科技教研员
朱 唯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科技教研员
本刊编辑:信息科技课程标准颁布已有两年,这期间从省、市、区等层面开展的信息科技课程相关的培训有哪些?如何开展的,效果如何?
王振强:本轮课改中,北京市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安排大规模市级统一培训,新课程培训工作主要由各区学科教研室承担。市教研室按教委要求编制了学科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面向全市各区教研员及骨干教师对教学指导意见进行了集中解读。在两年的新课程实施中,市信息科技教研室利用各种渠道,多次邀请课标组专家和一线专家型教师为全市信息科技教师解读课标、介绍开展新课程的经验,并针对几个主要内容模块分期分批开展技术培训。虽然市级教研部门尽力做了一些培训方面的工作,但是离新课程的要求及广大教师开展新课程教学的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魏雄鹰:浙江省教育部门对信息科技课程的培训给予了极高的重视,两年来定期举办多元化的培训活动,旨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培训活动形式多样,包括线上课程、工作坊、研讨会等,内容覆盖信息科技课标解读、课程设计理念、教学方法与技巧等。同时,培训过程中我们还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让教师有机会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所教授内容的理解。从参与培训的教师反馈来看,大多数教师认为这些培训活动效果显著。他们不仅提高了教学技能,还激发了对信息科技课程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培训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让他们能够相互借鉴、共同进步,这些培训也为教师解决了一些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显著提升了教学质量。
朱唯:湖南省从2023年秋季学期实施信息科技新课程,研制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学指导意见”,将信息科技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2023年暑假组织了义务教育新课程信息科技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市州县各级教研部门、各级各类名师工作室和学校教研组也积极组织了新课程培训研讨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24年将结合新教材,继续开展培训活动,促进新课程实施。
本刊编辑:当下信息科技课程实施情况如何?有哪些新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平台、教学方式?
魏雄鹰:2022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以后,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课标组专家、高校教育专家、优秀市县教研员、骨干教师等组成的小学、初中信息科技教材编写团队,立足新课标,基于学科大概念来遴选和组织教材内容,研发了1-9年级全学段信息科技新教材与教学指南。采用纸质教材、音像教材、实验器材、数字资源及学科学习平台同步建设方案,构建了立体化的信息科技课程体系。
2023年秋季,浙江省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信息科技课程开始全面实施。信息科技课程3-8年级每周1课时,1、2年级融合,9年级独立与融合相结合方式开设信息科技课程。近一年来,浙江省信息科技课程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教学资源日益丰富,教学平台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也更加多样化。
信息科技课程教学方式强调实践操作和项目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学资源方面,除了传统的教材、教辅资料外,还引入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在线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教学平台方面,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平台也变得越来越智能化、个性化。教师们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周莉萍:深圳市龙华区组成了教学核心团队,通过片区教研的方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智能时代信息科技教学的需求。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做了适当重构和拓展,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一些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内容,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学资源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教材,还包括大量的实验平台、虚拟实验室、在线课程、教学视频、电子教材资源、开源软件等。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学习环境,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和管理工具。在教学方式上我们逐渐向探究式、项目式、合作式等多元化教学方式转变,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以龙华区人工智能普及教学为例,教学方式以主题化、任务式的形式开展,每单元一个主题,每节课若干任务。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项目式学习的方法,但是由于课时较少,不方便布置作业,较难进行完整的项目式学习。学校还拓展了课程形式,主要有社团和专题活动。社团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开展,以科创和新媒体创作为主。专题活动将体验和创作结合起来,以科技创新生活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体验信息科技,畅享智能时代。
徐凡:江西省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在各级学校课程体系中设置了信息科技课程。在江西省教育厅发布的《江西省义务教育新课程实施办法》中,明确指出信息科技在三到八年级独立开设,信息科技占总课时比例为2.2%,并对课程的实施提出了相关要求和保障措施。虽然在省级层面已出台课程实施办法,但由于我省尚未把信息科技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课程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信息科技课程在各地市的落地情况参差不齐,信息科技师资存在数量不足的问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教学内容方面,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性和时代性,增了数据、编码、算法、过程、控制、人工智能等信息科学原理内容。小学低年级注重生活体验,小学中高年级初步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初中阶段深化原理认识。从信息科技实践应用出发,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学科思维水平,体现“科”与“技”并重。教学资源方面,我们开发和引进了一系列数字化教材、虚拟实验室、开源硬件套件、互动教学软件等资源,助力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教学平台方面,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搭建的教学管理与资源共享平台,支持个性化学习和项目式学习。教学方式方面,倡导探究式、项目式、情境化教学,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同时采用翻转课堂、微课、远程协作等多种新型教学模式。
本刊编辑:当前老师们在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有哪些困惑?
周莉萍:首先,是学习内容。在一线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够明显地感受到随着新课标的进一步落实,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有着较大的不匹配性。由于暂时还没有新的教材或教学指导用书,教师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去确定教学内容,无法自行更新原有的知识体系,更有效地培养具备数字素养的拔尖创新人才。其次,是学习方式。教师开展项目式学习较为困难,课时分散导致项目连贯性难以保障,不方便布置课后任务,跨学科较难实施。再次,是学习配套材料。课标中的教学内容需要学校配备相应的硬件,部分学校表示经费压力较大,无法按需采购相关硬件。最后,是学习评价。教师对科学地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字素养存在困难。
王振强:由于培训、教材、教学装备等多方面原因,课程实施还不能完全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实施第一年,各区学校只能在原有教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逐步调整,根据不同学校、教师的能力和基础条件,有选择地参照新课标开展教学。课程实施第二年,相关管理部门停发了原用教材,但新教材又没有经过出版、审批,教师在缺少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的情况下,自行根据课标设计教学存在较大困难。相当数量教师对数据与编码、过程与控制、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内容缺乏深入了解,对一些新概念还不能准确理解,课堂上各种科学性问题时有发生,教师对各模块教学深度也难以准确把握,新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无序状况。在开展在线学习时,学生的数字身份获取困难,许多在线学习平台无法大范围免费使用;移动智能终端不足,过程与控制、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教学装备匮乏;开展信息科技教学的场地有限;适合大范围使用的成熟教学案例稀少。这些都对新课程的顺利实施造成一定困难。
本刊编辑:新课标新课程落地后您的感受如何?有哪些好的课程建设建议?
徐凡:我的感受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信息科技学科地位的提升。新课标将信息技术课程改名为信息科技,并列为独立学科,这无疑提高了该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突显了信息科技素养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二是教学内容更新。新课标强调了算法、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知识的融入,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以便将最新的科技进展传递给学生。三是学科的核心素养导向。新课标更加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创新精神、信息伦理等各方面能力。
关于课程建设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义教和高中课标的统一。加强高中和义教课程内容的衔接,加快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修订,尽快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名称修改为信息科技,促进高中与义教课标内容一体化建设。二是教材与教学资源。选用或编制与新课标相符的教材,整合优质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涵盖基础技能训练与前沿技术探索。三是实践教学。增加项目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比例,鼓励学生亲手操作、亲身实践,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掌握信息科技知识。四是评价体系改革。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兼顾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可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的信息科技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以及道德伦理表现。从国家层面推动各省市将信息科技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五是教师专业发展。加大对信息科技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信息科技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使其能够适应新的课程要求。出台信息科技教师优胜劣汰制度,制定信息科技教师教学专业能力和职称评聘细则等相关标准,吸引高校计算机科学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到中小学从事信息科技教学工作。六是合作共建。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鼓励校内外资源整合,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创造更多实地考察、实习实训的机会。
朱唯:信息科技课程的实施对于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都是极大挑战,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地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反复实践,共同构建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新体系。省级教研部门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推动力,应积极开展前期研究,开发教材资源,指导一线教师开展教学实验和组织教师培训,不断提炼优秀研究成果充实教学资源。
魏雄鹰:随着新课标新课程的落地实施,许多教师感受到了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新课标新课程为信息科技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课程内容更加贴近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另一方面,新课标新课程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课程建设建议方面,教师普遍认为应该进一步加强师资培训力度,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还应该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此外,还应该加强信息科技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与交叉,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内容来源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