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助力金水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2024-04-06 17:23:50 所属栏目:案例实践

原文标题: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助力金水教育高质量发展原文作者:曹鹏举 段立群、郑州市金水区教育局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教育数字化转型

本文大概

读完共需

分钟

为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发展智慧教育,促进智慧教育领域经验总结和互学互鉴,加强优秀案例分享和国际传播,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指导下,“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秘书处与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华中、西北)开展了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经过申报或推荐、案例撰写培训和修改、专家遴选、公示等环节,共确定324个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其中区域发展类74个、学校实践类226个、解决方案类12个、研究成果类12个。

本期为您带来区域发展类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助力金水教育高质量发展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未来教育改革的趋势。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部分,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金水区作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河南省信息化2.0示范区,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积极实施智慧教育项目,但在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师生负担过重、教师数字素养与技能不足、学生发展不全面、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和挑战要求金水区充分激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推动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重要举措

(一)构建“323”数字模式,赋能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参与者和实践者,推进教师数字化转型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金水区经过不断地改革与实践探索,初步构建了“323”数字技术赋能教师队伍建设模式。

一是3个核心目标。金水区围绕“教师教学、教师成长、教师管理”3个核心目标,构建教、学、研、训、评、管等教师培养闭环,形成名师引领、骨干为基、结构合理、衔接有序的教师梯队攀升格局,帮助梯队教师形成智能化教育意识,掌握智能化教育工具,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二是建设2支智能化高效管理指导团队。金水区教育局组建由教研员、装备电教人员、教师培训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一线学科骨干及智慧教育项目合作企业派驻技术人员等构成的区级培训管理指导团队。各学校组建由校长领衔、教学领导、信息技术主任及学科骨干教师等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区级培训管理指导团队按照“尊重差异、分类设计、精准指导、均衡推进”的原则,指导学校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培训设计、管理与评价的能力。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建立“选点、选学、应用、测评”信息技术应用校本研修新机制,提升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能力、混合式校本研修自主设计与组织实施能力。

三是3类建设举措。构建智能化数字化教育环境、区域特色研修方式和教师梯队发展的3类建设举措,借助智能化数字化教育环境,以校本研修、混合研修、名师工作室、学习共同体等多种区域特色研修方式,助推种子教师、骨干教师、教育名师和名家等多梯队教师发展,推动教师数字素养可持续提升。

(二)落实“双减”政策,促进学生五育并举

一是探索“双减”作业。自2021年“双减”政策颁布以来,金水区积极进行实践,探索分层作业、智慧作业等,并开展了“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三期活动,第一期依托金水区教育云平台,实施专家讲座引领和学科任务驱动式的教师作业设计实操演练;第二期分享作业设计优秀案例,教研员、优秀教师进行实操指导;第三期各学科开展校本化分层作业设计与实践,探索“智慧课堂+智慧作业”的双驱动实践模式,有序提升了全区教师的教研、教学和作业设计水平。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积极响应“双减”政策,把作业设计纳入校本教研重点,基于系统设计符合学龄特点、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金水区实验小学基于智慧课堂过程化数据采集、分析, 定制作业、优化作业设计、创新作业形式,布置分层作业提质增效。

二是落实课堂教学。金水区深度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基于智慧课堂创设立体化智慧环境,转变师生教与学方式。课前,可视化学情报告帮助教师掌握学情,精准教学设计;课中,能灵活调用各类资源、创设适切教学情境、开展多样化课堂互动、伴随式采集学习数据、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课后,全场景动态数据汇聚,生成含作业时长、知识点掌握情况、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等多维度学情报告,提升讲评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三是开展课后服务。金水区将教育数字化融入到课后服务建设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艺、语言、劳技、创新教育、心理教育、智慧书法等课程。在课后延时服务期间开展初、高阶社团课,举办科技节、贸易节、文化节、劳动节等特色校园活动,确保有课后延时服务需求的学生“全覆盖”,让学生体验“真延时”,让家长看到“真成长”,让社会感受“真服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确保“双减”政策落实落地。

(三)创新机制,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路径。金水在推进教育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不同方向的创新机制,如“七个协同”信息化发展机制,“三四三”教与学应用机制以及多维度考核机制,有效推动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一是“七个协同”信息化发展机制。金水区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建设,制定多主体协同发展的政策,加强横向、纵向协调联动,在不改变部门职责权限和管理程序的前提下,构建了区政府各部门、区局校各小组、教育局各科室、高校智能团队、先行先试学校、区校两级、政企相互协同发展的“七个协同”信息化发展机制,形成齐抓共进、运转高效和协同发展的新思路,全面推进金水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

二是“三四三”教与学应用机制。金水区构建了涵盖资源建设、教研保障和教学实施三个方面的“三四三”应用模式,即区、校、师三级本地自建原创资源和在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河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引进丰富多样的第三方优质资源的“三+N”资源建设模式、四个层面的云端教研组织和三个维度的教研方式的“四层三维”云教研模式以及“学前”“学中”“学后”的“三环节”全景数据采集模式,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了区域教育数字化加速转型。

三是多维度考核机制。如《金水区中小学星级数字校园及智慧校园等级评定机制》,让每校以周报、双周报、月报等形式进行教师应用数据洞察与分析,策划制定学校应用评估管理办法,并对智慧教育应用推进情况督导,将学校应用情况、典型做法、优秀案例等进行提炼,并督促各校向相关标准建设学校。

二、特色成效

(一)因材施教,助力师生减负增效

一是赋能教学,实现教师教学减负。面向金水区20所全面建设学校571名教师开展“智慧教育工具应用有效性研究”,跟踪发现通过智慧教育新技术的应用,教师备课时长减少26%,公开课备课时长减少了68.2%,作业批改时间减少43%,作业针对性提升37%,可见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教学减负,极大地减轻了教师备课和作业批改负担,让教师有更多时间进行深度教研和个性化辅导学生。

二是赋能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提升。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有效性。个性化学习手册助力金水学生实现一生一作业,有效减少了传统学习知识内化效率低的问题,提升了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目前,全区已累计生成个性化学习手册55.68余万份,精准解决错题464余万道,推荐变式题608.89余万道,实现了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知识薄弱点推送相关的习题,供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减少低效重复练习,提高学习效率。其中帮助学生低效重复练习减少34.39%,错题解决率提升81%,知识点得分率提升60%,学生能够针对考试错题及时订正,实时了解自己的知识点薄弱情况,及时针对性学习,攻克知识薄弱点。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艺术、劳动等课程,为“双减”落地保驾护航。

三是赋能作业,助推作业提质增效。减轻作业负担是“双减”中重要内容之一,金水区积极落实作业管理,探索出基础性作业、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等,尤其是分层作业的实施有效降低了学生的无效训练,真正发挥了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重要功能。全区创新作业模式,在作业数量上做“减法”,在作业质量中做“加法”,做到了减负不减质,实现了学科作业精准减负和学业质量提质增效。

(二)多措并举,助力教师数字素养提升

一是分层研训,提升教师数字素养。金水区通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现了校长数字化领导力、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数字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截止目前全区共有82所学校7241名教师参训,参训率98.29%,合格率97.93%,帮助区域教师形成数字化教育意识,掌握数字化教育工具,探索出了“政府+企业+高校+学校”四位一体的金水协作模式。

二是创新模式,提高教师数字能力。金水区已探索出了10余个不同学科、学段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并在各级课堂教学展评中强化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连续六届在教育部“一师一优课”活动中,荣获部级优课总数占全省总数近1/5。此外,孵化50个重点研究课题和31个智慧教育相关课题,其中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24项,通过立项18项,如郑州市第四十七初级中学省级课题“智慧课堂下初中生持久阅读兴趣提升的研究”,全面提升教师数字能力,加快金水教育数字化发展。

(三)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育并举是教育的基本方针。金水区各学校积极将教育数字化融入到素质教育建设过程中,全面开展信息素养、体育、艺术等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赋能五育,创新评价形式。金水区利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有效监测过程性数据,提高“五育”并举评价的系统性、及时性、科学性。其中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通过采集学生校内外数据,为每一位学生生成成长手册和五育报告,并利用五育学生评价系统,完成素养测评,自动登录个人评价空间,智能领取“劳动小达人”电子徽章,用技术赋能劳动评价,实现学生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在2021年度和2022年度两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中,金水区累计斩获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并获得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等央媒、省媒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二是赋能健康,关注学生身心发展。金水区在体育方面,构建AI+智慧体育解决方案,实现学生体育运动数据采集和实时评测。如郑州龙门实验学校体育课班级自智慧体育应用以来,平均心率由131次/分钟上升到149次/分钟,有效运动强度占比从71%上升到89%,运动密度从72%提升至90%,帮助教师有效调整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活动质量和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在心育方面,郑州市第四十七初级中学等 3所学校1933名学生主动使用减压星球,累计测评27154次,人均自主测评超过14.05次。自使用以来,学生心理个性化辅导的覆盖率从11%上升到78.8%,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不断增强,确保心理问题早期预防与干预的高覆盖。

三是赋能双减,提升课后服务水平。金水区课后服务被省教育厅、国家教育部列入典型案例,优秀经验被全国、全省推广。其中郑州市第四十七初级中学获得“2021年度课后服务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形成了“1+2”等课后延时服务管理模式。郑州群英中学等5所学校通过开设人工智能创新教育课程,初步形成了“五维两层”实践应用模式。金水区黄河路第一小学等5校开展特色书法课程,形成了“说文—解字—临摹”三步走的书法教学模式,使学生们享受着美与科技融合的现代课堂,提高了美学素养,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金水区文源小学等2所学校开展“飞飞博士”系列素质课程,使学生将科学知识学习和动手实践操作整合到有趣的项目学习中,锻炼动手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和合作交流能力。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金水区通过“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智慧教育基础环境、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师生信息素养提升“1+3”工程,以及三机制六示范,初步形成了金水区“1336”智慧教育发展模式,并积极探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助推师生减负增效,不断提升教师的智慧教育理念、数字化意识、数字素养等,加速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助力金水区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曹鹏举  段立群

来源:2023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标签: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版权申明:本网站内容均为本站原创文章或网友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转载亦请申明来源.

上一篇:虚拟实验新模式 智慧教育新变革 ——汉阳区虚拟实验教学应用实践
下一篇:构建云计算支撑下的数字学习空间,助力核心素养培育